大眾網泰安10月29日訊 據泰安日報報道,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必須聯動發展、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從而形成綜合實力強大的區域經濟板塊。作為一座處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緊密圈層的城市,我市表現出較強的經濟協作愿望,將著力與“圈”內各市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要素市場、生態建設、公共服務、優勢產業六個方面推進一體化,努力實現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合作共贏。
推進發展規劃一體化。積極主動與濟南、萊蕪、淄博、聊城等城市對接,對涉及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業布局、資源開發、市場開拓、環境治理、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共謀劃、共建設、共分享、共繁榮。
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主動對接濟南、聊城、萊蕪等市,共同爭取國家和省資金、項目和政策,加快推進泰安至濟南城際鐵路和快速通道、G104京福線界首至滿莊段改建工程、泰聊鐵路、青蘭高速泰聊段及京杭運河泰安港建設,推進實現泰安公交與濟南公交的對接直達;加快完善區域一體化信息網絡,推進政府各部門信息網與周邊城市的對接以及農業、旅游、物流、人才、勞務、房地產等重點領域信息網的聯網工作;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利益共享機制,提升東平湖、大汶河對周邊城市用水安全的保障功能;推進西氣東輸二線泰安段和中石油范鎮天然氣調峰儲備項目、徂徠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大型高效燃煤發電和熱電聯產項目,把泰安建成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能源基地。
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依托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鼓勵周邊地區的農村銀行類機構、城市商業銀行和駐濟其他商業銀行參股泰安市的農村和城市金融機構或設立分支機構,逐步推進與濟南等城市銀行信貸業務的同城化;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對接融合,建立區域市場準入和質量互認制度,建設統一的物流市場、金融市場、旅游市場和文化交流市場等。
推進生態建設一體化。主動對接周邊城市,加強環境聯合監管,強化環境同治,推動建立跨界河流水質水量目標考核與補償辦法,共同實施跨界河流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協調制定統一政策,規范礦山開發、旅游開發等建設活動,加大對水土流失、破損山體的修復與保護。
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建立泰安與濟南科教合作、技術創新平臺,聯合濟南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科技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建設泰安與濟南兩市大型科學儀器共用網和共享科技文獻庫;聯合濟南共同培育人才中介機構,建立兩市專家資源庫,構建高層次人才智力交流渠道,推動社會保障關系互聯互認和醫療、養老保險關系的正常轉移接續;主動與濟南及周邊城市對接,共同推進社會治安、應急聯動、社會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全面接軌、配套聯動,實行邊界地區110互動、消防互動、警力互動。
推進優勢產業一體化。發揮我市特種車及汽車零部件、輸變電設備、無機非金屬材料、裝備制造產業的生產研發優勢,主動與濟南等市大企業、大集團對接,聯合開發新產品,做大產業規模;以弘揚泰山文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與周邊城市聯合舉辦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大型會展、重大體育賽事,聯合推出一批有影響的文藝團體和有較高美譽度的文藝作品;依托泰安風景秀麗、交通便捷、適宜人居等優勢,把泰安建成魯中地區生活舒適的居住區、濟南及周邊城市購房置業的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