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完,看著錢包瘦削的身影,我淚流滿面,錢包你腫么了!快醒醒啊!”春節過后,網友們又開始調侃自己的錢包。紅包、禮金、年貨、聚會、相親、孝順錢,在這個集中消費的時間,有些錢必須要花,有些錢不得不花,還有些不想花的錢一高興就花了。昨天是春節長假的最后一天,人們為了忙年究竟花了多少錢,又都花在哪了,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記者 張冠超

“80后”7天相親4次花上千元
春節期間,大齡單身青年不免被親朋問及終身大事這一“敏感話題”,更有熱心者身體力行為他們穿針引線。1986年生人的王先生是濟南某國企技術員工,工作兩年仍單身一人,雖然平時對親朋好友的介紹能推就推,但春節所有人都放假,借聚會為由介紹對象就躲不過去了。
“從初三到初六每天見1個,都是早就給說了,再躲著親朋面子上掛不住,就當跟熟人見面敘敘舊吧。”王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讓自己和親戚朋友都有面子,每次相親他都把地點約在較為高檔的餐廳,4次相親3次在恒隆吃的牛排和粵菜,1次在萬達吃的泰國菜,算上親朋一同赴宴的開銷,4餐下來一共花了1400多元。
采訪中,多數單身青年都承認春節中至少參加了1次相親,且均為男方買單,但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在相親中沒有開銷。1988年生人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春節里姨媽給她安排了兩場相親,為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張女士花3000多元買了新外套和手包,又花幾百塊做發型和修指甲。
小夫妻走親訪友 花掉倆月工資
在北京工作的濟南人許女士和愛人都是“85后”,今年結婚剛滿3年,年初七小兩口在家算了算春節開支,花了將近25000元,這相當于二人兩個多月的工資。“我和老公買衣服花了4000多,過年回濟南的往返路費差不多1000元,給雙方父母各6000元,另外為走親訪友還買了10盒阿膠和10盒茶葉,花了5000多,再加上朋友聚餐和各種娛樂項目,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而在濟南某媒體供職的棗莊人胡先生也表示春節開銷不忍細算,“回老家前取了5000元,給爺爺和外公家各600元,花2400給我媽買了張床,其他雜七雜八也有500多吧,還沒算來回路費呢,哎呀媽啊不敢算了,反正初五又取了3000元。”
在記者通過QQ采訪的10多位“80后”夫妻中,多數都表示過年開銷很容易破萬。“要給雙方父母孝敬錢,走親戚每戶至少得拎300元的東西,碰上親戚家有小孩的還要給200元紅包,要是去單位領導家拜年開銷更大,另外初中、高中、大學和朋友同事也要聚會多次吃飯唱歌,算下來少說也要千把塊,過完這個年感覺元氣大傷啊。”合肥市某燃氣公司員工李東告訴記者。
“房奴”“孩奴”過年勒緊腰帶
“今年襪子都沒舍得買,先把貸款還上再說吧。”在濟南西部某保險公司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去年剛貸款30萬從濟南火車西站附近買了套7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貸款分20年還清月供2245元,而張先生的月均收入為3500元。
“每月開支除還貸款外還有上下班的交通費和午餐費,而且部分首付款也是從親朋那里借的,雖然人家沒催但早晚要還,還得攢錢裝修、買家電什么的,對象都沒找呢,哪敢消費啊!”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年過年給爸媽買了兩件新衣服,還買了幾桶花生油和茶葉去借錢的親朋家拜了年,除此之外啥也沒舍得買。
不敢花錢的除了“房奴”還有“孩奴”,畢業于濟南一中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往年春節,班里20多個要好的同學都要聚會,但這兩年參加的人越來越少,今年竟然沒有組織起來。“去年班里3個同學當了爸媽,半數以上都有孩子了,往年積極參加聚會的人有娃后就不熱心了。”
對此,去年剛當爸爸的呂先生頗有感觸,“不當爸媽不知道,小孩太能花錢了,每月光奶粉就1000多元,再加上買衣服、玩具、尿不濕、營養品、看病、打疫苗、早教,算下來一個月3000元根本打不住,我們小兩口工資加一塊每個月才剛6000元,過年還要走親訪友、包壓歲錢等各種開支,現在是能省就省,同學之間打個電話拜個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