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仲宮法庭審理的民間借貸案件89件,2012年是112件,2013年增加到133件。可以說,民間借貸案件逐年攀升,涉案額越來越大。”2月1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仲宮法庭庭長秦篤毅這樣介紹。
一個基層法庭,一年審理上百件民間借貸案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民間借貸是何等“繁榮”。以此為線索,記者展開了進一步采訪。
貸款難催生民間借貸
已過而立之年的李剛,經一番考察,不久前準備上一個項目,但先期投資從哪里來呢?
他跑了幾家銀行,由于自己沒有資產可供抵押,也沒有人敢給他擔保,幾家銀行都委婉地拒絕了他的貸款申請。無奈之下,李剛想到了民間借貸。通過朋友介紹,他打了個借條,借到了8萬元。經過一番“折騰”,項目沒搞起來,錢沒掙到,但借款本息累計到了14萬元。這下,李剛傻了眼,但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他只好努力打工來歸還借款。
像李剛一樣,很多人急需用錢時,因銀行貸款門檻高、程序復雜,達不到銀行的放款條件。而民間借貸除了利息高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沒有要求。
“從法庭審理的案例來看,民間借貸的借款人借款用途基本上用于生產生活。”秦篤毅介紹說,借款人借款用于孩子上學、給家人治大病、蓋房子、搞項目等,借款后揮霍或者再放貸的是極少數。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間借貸可以滿足群眾的“不時之需”,是目前金融業的有益補充。
理財途徑少助力民間借貸
王中是一名政府干部,家中有了十幾萬元存款。這些錢存到銀行利率低,買房子不夠,股票債券又不懂,想“借錢生錢”的王中,一直在尋找投資項目。
偶爾一個機會,朋友告訴他,可以將錢借給做生意的大老板,利息比銀行高得多。朋友還給他推薦了一個搞房地產的老板,借款月息可達3分多。
王中算了一下,如果將十幾萬元借給這名老板,每年將有四五千元的利息收入。在政府機關工作多年的他明白,民間借貸收益高,風險也大,但苦于沒有其他投資渠道,再加上高息誘惑,最終王中將積蓄全部借給了這名老板。
誰知,看起來“實力雄厚”的這名房地產老板生意虧本,很快資金鏈斷裂。王中屢次去催要借款,無奈對方已經無力還款。實際上,這名房地產老板累計向數十人借了款,王中只是其中借款數額居中的債權人。
仲宮法庭法官劉士波分析說,除了職業放貸人外,絕大部分出借人都是將家庭積蓄借出的。這些出借人中,往往是家中有一定積蓄,感覺存在銀行利率低,又沒有其他可靠的投資渠道。為了盤活手中的財富,在家人或者朋友的鼓動下,把民間借貸當成了首選的投資方式,將積蓄投向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漸成“雙刃劍”
周強從幾年前開始,生意逐漸紅火起來。為了擴大規模,他就向親戚朋友借錢,并按照月息2分、3分甚至更高給付利息。開始幾年他屢屢“命中”好的項目,賺了不少錢,所有的借款本金和利息給付十分及時。周圍不少人得知這樣的情況,紛紛將錢借給周強。但后來生意出了問題,資金鏈斷裂,周強再也無力歸還借款本息。短短幾個月時間,先后有數十名債主在仲宮法庭起訴了周強。
法官對這些案件分析后發現,周強已經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目前,周強已經被抓獲歸案。
根據仲宮法庭的統計,在2013年審理的133件民間借貸糾紛中,60%的被告“跑路”了。有的“跑路”人員長期不敢回家,房屋被占、妻離子散。目前,還出現了一批職業放貸人,四處放貸收取高息,攪得民間借貸行業“聲名狼藉”。民間借貸既能滿足群眾的資金需求,又導致糾紛頻發悲劇不斷,成了名副其實的“雙刃劍”。
總結大量的司法實踐經驗,秦篤毅建議說,對民間借貸最急需的是增強透明度,讓借貸雙方都相互了解,杜絕違規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民間借貸的優勢,讓民間資本陽光運作。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