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4日訊(山東臺記者 王鎮富 王新立 王玉棟)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前夕,出席會議的山東代表利用會議間隙,聚在一起,出思路,提建議,以各種形式完善自己的意見建議。
泰安市中心醫院院長劉君一直關心基層衛生院建設。近年來,由于專業醫護力量不足,城鎮社區和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明顯下滑。圍繞提高農村醫療保健水平和服務質量,劉君今年就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建設加強了調研。為了把建議完善好,劉君特意邀請了來自基層的宋文新和牛寶偉代表,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劉君表示,“鄉鎮上基本都是大專生,連本科生都沒有,有一兩個本科生一兩年就調走了,鄉鎮醫院或者是社區啊,基本沒病人,越沒人呢越留不住人才。”全國人大代表牛寶偉說,“ 鄉鎮衛生院基本上沒人,村這一級辦不起來。如果鄉鎮衛生室或者村里衛生室要有的話,它不就方便了。”劉君建議,政府可以安排專項經費,每年資助醫學院校學生并簽訂協議,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衛生院就業;大醫院定期安排醫療人才到基層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說,“基層上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底下社區來,小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了,避免了一些大醫院的擁堵,醫療資源過分過度的挖掘。”牛寶偉認為,加大對基層的人才培訓,能把人留得住,但是也得給他一定的待遇。
來自企業的孫丕恕、劉宗利代表準備在會上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出意見建議。兩人特意找來其他五六位代表,聽取他們的建議。大家認為,能源、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曾經支撐了山東工業大局。但僅僅依靠傳統產業,經濟不可能有持續的活力;只有挖掘傳統產業的巨大潛能,經濟發展采用后勁?
全國人大代表劉宗利認為,“ 傳統產業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實現一個嫁接,實現一個升級,可以煥發青春,而且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全國人大代表孫丕恕說,“很多鋼廠也靠現代技術信息化技術改造了傳統產業,也變成了朝陽產業。現在國家也提出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一個大的路數,應該說傳統產業大有可為。”全國人大代表馬傳先表示, 一線、高校、科研、科研機構沒有緊密結合,特別是創新主體沒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這一塊兒,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
近年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幾位代表認為,如果失去有效調控,優勢產業其實也存在著產能過剩問題。孫丕恕說,“ 咱們一做這個事就是一窩蜂,這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主體得有自己的判斷,政府也要有宏觀調控。”全國人大代表王有德認為,“咱說這個過程用科技作支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種重復的市場啊,給我們國家帶來很多浪費。”
人代會期間,山東代表所提建議既包括轉方式調結構、生態環保、轉變政府職能等方面,也涵蓋群眾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改革、教育公平等民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