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曉科攝

本報濟寧3月24日訊(記者馬輝公素云通訊員張宗磊) 日前,濟寧市兗州區開展了多占辦公用房、濫建樓館所專項整治行動,兩個集中辦公區共清理出辦公場所5200余平方米。此外,一座新建成的21層辦公樓騰了出來,并將進行市場化運作,原計劃入駐單位將繼續在原辦公場所辦公或安排至兩處集中辦公區。

目前,整改已基本完成,即將交付使用的人防消防指揮中心將全部騰退。參與承建這棟建筑的兗州區公交公司副總經理朱寧告訴記者,這棟建筑共計2 1 層,建筑面積20732平方米,早期分配計劃是一層為交警大隊、公交公司收銀窗口。二層為行政審批中心,3-21層合計294個房間。包括農機局、人防辦等在內的申請入駐單位11家,辦公人員511人。
“目前,工程已完成裝修,原計劃年初交付使用,現在由于辦公用房清退和調配,這棟樓將全部騰退出來,不再作為辦公用房。”朱寧說。
兗州區行政事業管理局局長韓寶偉告訴記者,原來準備入駐人防消防指揮中心的單位,大部分將安排到行政辦公中心和九州方圓A座辦公樓兩處集中辦公區辦公。騰出的新大樓將按區里安排,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進行轉讓。“這棟樓的市場價將達上億元,這筆錢將轉入財政,用于補貼兗州的民生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等事宜。”
兗州區兩處集中辦公區,區行政辦公中心和九州方圓A座辦公樓有辦公單位59家。
加上在外辦公的21家單位,共計建筑面積105113平方米。辦公用房人均建筑面積20 . 27平方米。兩處集中辦公樓為綜合辦公樓,辦公樓存在公攤面積大、會議室多、辦公室開間大、適合作為辦公室的房間少等問題。經清退,兩處辦公樓騰出辦公用房5200余平方米。
不少領導房間縮水兩副局長合用一屋
“我們要求,領導干部超面積占有、使用辦公用房的,立即進行調整。”兗州區行政事業管理局局長韓寶偉告訴記者,騰退出的大房間優先用于安排其他干部集中辦公。退休、調離干部占用原單位辦公用房的,全部騰退。
24日,記者在兗州區行政辦公中心看到,兗州區委書記張玉華的原辦公室改成了會議室,張玉華搬至原休息室辦公,房間面積為17 . 89平方米。兗州區長董波則將其原來的辦公室騰出來,用于其他干部共同辦公,他搬到了另外一間小辦公室。
兗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初建偉搬入原休息室辦公,休息室新開了一個門,改動成本不高,原辦公室將改為宣傳部會議室,原會議室用房將騰退。初建偉現在的辦公室僅有十多平方米,陳設簡單,一張小辦公桌、兩把椅子、一個書櫥和一張小床,辦公室顯得滿滿當當。
同在行政辦公中心的兗州區發改局副局長劉守全將其原單獨辦公室進行清退,與該局另一名副局長合用一間辦公室。
在九州方圓A座辦公樓,兗州區水利局紀檢組長劉緒倫在清退了單獨辦公室后,與該局一位副局長、辦公室副主任共用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該局水資源綜合管理辦公室、節水辦公室等四個業務職能交叉的科室,則共同辦公。
本報記者馬輝公素云
評:超標辦公樓應退而不閑
本報評論員婁士強
近日,濟寧市兗州區一棟即將交付使用的“特殊”辦公樓將面向社會公開出讓。這原本是當地新建成的人防消防指揮中心,在多占辦公用房、濫建樓館所專項整治行動中騰退了出來,通過市場化運作后預計可補貼財政資金上億元。(本報今日A09版)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騰退超標辦公用房等活動可謂遍地開花。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行動看似轟轟烈烈,但騰退出來的房子有多少,有沒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往往說不清道不明。相比之下,兗州將騰退出來的一整棟辦公樓公開出讓,并將所得用于補貼財政的消息,讓人眼前一亮。
現實中,超標的政府性樓堂館所在不少地方存在,不僅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助長公職人員的享樂主義思想。在2 0 1 3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伊始曾約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本屆政府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當年7月,黨中央和國務院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清理、騰退配置超過標準的辦公用房。這一系列舉措備受群眾歡迎,對于整頓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貫徹厲行勤儉節約的中央精神,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個別地方陷入了“為騰退而騰退”的形式主義,甚至還造成了新的浪費。有的地方用起了打隔斷的“妙招”,超標辦公室分出一塊作為領導專屬的接待室、休息室等;有的地方盡管實現了集中辦公,但空出來的房間或是“沒來得及”使用的辦公樓,始終保持閑置狀態。看似雷厲風行,實則鉆起了政策空子,超標的辦公用房得不到合理利用不說,費用不菲的改造工程還造成了更多的財政資金浪費。“為騰退而騰退”難免讓人生疑,是不是等風聲一過又要故態復萌?這樣一來就不只是辦公室超標的問題了,受損傷的將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對于這些形式主義的騰退,既需要紀檢監察部門加大查處力度,也應當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最關鍵的還是黨政機關自身的積極行動,通過創造性、公開性的工作讓老百姓感受到“騰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到底騰退了多少房間,超標的部分最終怎樣處理利用,不能藏著掖著,都該給群眾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就拿兗州的舉措來說,騰退出來的辦公樓將公開面向社會出讓,獲得的資金則用于補貼當地的民生事業和公用設施建設等,讓空閑資源在市場中實現價值,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無疑是種值得借鑒的做法。
事實上,辦公用房是不是超標,樓堂館所是不是過于豪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無論是頂風偷建,還是穿上商用“馬甲”,“障眼法”往往是自欺欺人。相比之下,把清理整頓做到實處、盤活“超標”回饋民生的做法,既貫徹了中央的要求,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還能贏得群眾的信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