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四”剛過,濟南二手房市場數據新鮮出爐。統計數據顯示,4月濟南二手房網簽量和掛牌均價環比分別上漲1.3%、0.7%,增速減緩。
【四月數據】濟南:二手房價漲73元
漲幅趨緩
據統計,4月份,濟南市區二手房網簽量3529套,網簽面積254507.5平方米,環比分別上漲1.3%、-0.5%,同比分別增長6.9%、7.4%;其中二手住房網簽3183套,網簽面積241476平方米,環比分別上漲4.2%、3.9%,同比分別上漲4.8%、5.9%。
記者查找二手房歷史數據發現,雖然4月份的網簽數據依然處于微漲的狀態,但是漲幅已有很大的下滑。數據顯示,3月份市區二手房網簽3485套,與2月份的1733套相比,上漲101.1%。
價格方面,據搜房網二手房數據監控中心統計顯示,濟南二手房(住宅)掛牌均價為10454元/平方米,環比3月上漲了73元/平方米,漲幅為0.7%。3月份環比 2月份,漲幅為1.79%。也就是,價格方面,環比漲幅也在下跌。
【業內分析】
樓市激蕩,濟南房價為何還在微幅上漲?
2014年以來全國樓市就處于“激蕩”不安中,從二手房成交量到商品房成交量,從北上廣一線城市,到杭州、成都等二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呈現出“跌跌不休”的跡象。濟南購房者觀望情緒濃重,與全國形勢有很大的關系。
在全國房價處于拐點邊緣論中,濟南房價為何還在微幅上漲,仍不下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管是從近年來濟南地區樓市的供求關系,還是從均價在萬元左右的住宅均價來看,濟南都不屬于理論上房價大跌的城市。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每年吸引大量的新就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加上城鎮化政策的加快出臺和落實,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樓市需求也是相當可觀的。這些原因吸引眾多一線房企,開發眾多超10萬平方米的大盤。另外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濟南新房均價未過萬,房價中的可擠壓水分可謂相當之少。
不過記者了解到,此番樓市的“糾結”不管在新房還是二手房方面都擠壓出一些水分。記者在二手房市場了解到,位置、裝修、配套等存在瑕疵的掛牌房主已有下調房價的跡象。據悉,處于東部一比較邊緣的新樓盤也通過推特價房的形式,將房價降了500元。
【國內大勢】十大城市二手房均價下跌0.06%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百城房價數據顯示,4月份,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平均價格下跌0.06%,自2012年3月連續上漲25個月后首次下跌。十大城市中7個城市環比上漲,深圳、北京、杭州環比下跌。總體來看,武漢漲幅居首,環比上漲0.64%,漲幅收窄0.51個百分點;天津和南京的漲幅分別為0.44%和0.39%;廣州、上海、重慶和成都的環比漲幅介于0.1%—0.3%之間。深圳、北京環比由漲轉跌,分別下跌0.28%和0.54%,杭州環比持續下跌,跌幅為0.69%。
(據中新網)
【專家觀點】全國樓市沒有“入冬”跡象
上海歷來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上海市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日前也表示,房價受供求關系、土地價格、貨幣政策、市場預期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并沒有“入冬”的跡象。去年上海房價上漲較快,但去年下半年到目前,房價環比漲幅逐漸收窄,說明上海房價走勢正趨于平緩。同樣,由于去年成交量較大,今年前幾個月同比有所下降,應是回歸到了正常狀態。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樓市崩潰說危言聳聽。不能因為現在一些具體的下調案例,就說房價會普遍“大跳水”,出現斷崖式的崩盤局面。正常的市場是要允許價格波動的,應該體現出一定的市場風險。此前,房地產市場一直是個單邊市,現在出現市場分化,正好是一個矯正的契機。
業內人士指出,樓市已呈分化態勢,各地冷熱不均,不宜放大危機,也不應忽視風險。作為市場主體,開發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都屬于自主的商業經營行為,這正是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現。從長遠來看,以長效機制來取代限購、限貸等硬性措施是大勢所趨,一些地方政府選擇“救市”,應當三思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