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申遺8年夢圓,歡呼過后,擺在人們特別是運河兩岸百姓面前的一個疑問是,申遺成功到底能帶來什么。杭州西湖提供了范本,西湖入遺后的第二個"十一"黃金周,旅游總收入87.65億元人民幣,再創新高,并顯示出了巨大的歐美游客市場潛力。大運河申遺成功同樣是沿河景區重量級營銷籌碼。
5月15日,申遺結果公布前,本報聯合京杭大運河沿線4省2市發起了徒步京杭大運河考察活動,18天18城探訪運河現狀,目睹了申遺工作給京杭大運河帶來的改變。
本報記者 喬顯佳 馬云云
整修治污煥新顏
此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大運河,包括元朝時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和隋朝時開鑿的隋唐大運河兩大體系。本報5月發起徒步大運河尋訪考察活動,考察的是與山東等六省市關系密切的京杭大運河。考察時,盡管大運河申遺還沒出結果,但已給大運河的保護、利用帶來不小的變化。
位于聊城張秋鎮的荊門上閘是大運河申遺的一處遺產點。由于申遺工作的開展,有關部門出資整修了橋面,同時將橋閘附近的河道進行了整修,拆遷了橋閘兩邊的幾處民宅,騰出空地恢復原貌。
同樣的變化出現在聊城臨清市。這個明清時期因運河而興的城市,如今也因運河的衰落而光彩暗淡。但當地人依然對大運河抱有很深的感情。為申遺,臨清對老城區內一段元代挖鑿的古運河進行了拓展、綠化、治污,一度被垃圾環繞的運河河道,重新煥發生機。如今,臨清運河已重現楊柳依依、結網捕魚的舊景。
不僅是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等地的運河申遺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地人普遍反映,在政府投資保護修繕之后,申遺點附近道路通暢了,標識清晰了,河道也煥然一新。
山東西部五市迎機遇
在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小說《大運河》作者楊義堂看來,大運河成功申遺可帶來多方面的利好。多年來,大運河沿線城鄉因人口增加,出現向運河河道中傾倒垃圾甚至在古河道上建房等破壞遺產的現象。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有利于及時剎住這股歪風。
據濟寧市一項報告透露,因大運河申遺,該市通過整治運河兩岸環境、清理河中垃圾、整修道路,受益群眾達40余萬。初步統計,我省通過大運河保護申遺直接和間接受益的民眾超過500萬人。
在申遺帶動下,全國上下對大運河的保護工作明顯加強。2012年7月27日,文化部出臺《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山東省大運河遺產山東段保護管理辦法》經省政府批準,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根據申遺的有關要求,我省濟寧等市也轉發或出臺了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楊義堂說,山東沿運城市德州、聊城、泰安、濟寧、棗莊5市,有的市原來沒有"世遺"項目,在社會發展中也不太受關注,現在有了"世遺",外界的關注度就來了,有利于山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崛起。
運河游有了營銷王牌
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的目的,運河杭州段開通了以運河為中心的水上旅游線路。此前的一項數據顯示,運河水上游線接待客人數從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約162.06%。
在大運河成功申遺之前,我省泰山、曲阜兩大景區已躋身"世遺"行列。
眾所周知,泰山、曲阜近三十年來一直是山東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景區。近幾年,隨著山東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代表中國景區最高標準的五A級景區,已由首批3家擴至10家。在這個背景下,老牌5A景區泰山、曲阜開始不約而同地強調其"世遺"身份。
一些文化旅游專家接受采訪時說,憑借"世遺"這一王牌,景區可以很快引起入境游客的重視,起到旅游宣傳營銷所達不到的效果。但同時,入選"世遺"后的資源必須維持世界遺產組織的標準,后者將對其進行不定期檢查,對于質量下滑至不合格的,將予以亮紅牌甚至摘牌。
在山東大學旅游系教授王晨光看來,不可否認,遺產保護與當下的旅游開發是有矛盾的。但同時,"世遺"的相關理念也為當地的旅游開發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自然資源本身的單一視角向自然與文化的雙視角轉變。
相關鏈接
平遙古城 因申遺免于被拆
本報記者 喬顯佳 馬云云
"世遺"之所以在國內有著強大的吸引力,還在于它確實起到改變區域面貌的強大效應。
以國內著名5A級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為例,在境內的武陵源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之前,只是國內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武陵源申遺之后,不僅旅游業得到巨大的發展,而且知名度前所未有地提升,整個城市經濟、社會各層面也有了較快發展。
國內景區中,因"世遺"發生命運改變的,首推山西平遙古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平遙古城因為老城區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一度面臨被拆毀的命運。平遙古城周邊的很多古城,已被歷史塵埃湮沒。
國內一些學者了解到平遙古城的情況后,展開緊急保護行動,并建議當地政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此后,隨著申遺成功,平遙古城不僅實現了"變廢為寶",而且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找到一把鑰匙,使其逐漸由晉中地區的一個落后縣變成經濟比較靠前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