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農村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省定7000個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將在7月10日左右最終確定。
精準識別是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整個流程中的關鍵內容和基礎環節。識別的過程,也是分析貧困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的過程,為扶貧開發瞄準對象提供了科學依據。
致貧:新老因素都需重視
過去,因災、因病、因學是三大致貧原因,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社會保障水平的提升和收入構成的變化,省扶貧辦專職副主任蔣石寶說,從目前情況看,這三方面因素仍在相當程度上存在,但影響有所降低。
“資源匱乏或地處特殊區域、村集體班子能力不足和市場因素影響,成為一些更主要的致貧因素!
蔣石寶分析說,像我省的部分山區,沒有資源,地少水缺,水、電、路不配套。再比如黃河灘區,雖然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開發利用受限制,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搞;一些引黃渠首地區水走沙留,一些庫區占用土地等,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再比如一些水源地,不能上工業項目,補償機制沒有建立,這些都是貧困易發生地區!斑@些原因導致的貧困村在半數以上!
村集體領導班子的問題也很突出。其中一部分是選不出領導班子,但更多的是班子老化、素質不高、自身缺少致富能力。蔣石寶介紹,前一陣到日照東港區一個村,多年來村里選不出能帶頭的村干部,已是日益凋敝。幾年前,一位較有能力的女村支書上任,又動員自己的好姐妹干起了村主任,整個村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省扶貧辦副主任邵國君認為,對于種植糧食為主的地區,外出務工是脫貧的好辦法。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家庭勞動力占比正在降低,如果又缺少文化、技能和務工的基礎,外出務工掙錢并不多。而有些新近發展高效種養項目的地區,抗風險能力弱,如果再盲目發展,往往會因市場因素致貧。
識貧:依據明確程序嚴謹
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識別,各地高度關注,為了保證數據真實可靠,做到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的堅決不入,我省貧困村識別將進行“一公示一公告”,貧困人口識別將采取“兩公示一公告”,嚴禁暗箱操作、優親厚友等行為。
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以農民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采取“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進行。農民申請后,鄉鎮干部會同村委會開展入戶調查,核實情況,剔除不符合條件的農戶,篩選出初選名單。
對初選名單,各行政村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評議,民主評議要有詳細的會議記錄。最后,根據評議結果,經村兩委集體研究,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駐村“第一書記”(或包村干部)核實簽字后,確定入選名單。先將入選名單在貧困戶所在的行政村進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為7天),經公示無異議后,報所在鄉鎮政府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并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7天)。第二次公示無異議后,各鄉鎮匯總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后進行公告(公告期為5天)。最后,由鄉鎮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對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
扶貧:因地制宜一戶一策
這一輪精準識別,我省將“十二五”期間省、市、縣確定的7000個左右貧困村作為省定貧困村,其中西部、中部、東部貧困村約分別占70%、20%、10%左右。這批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將按貧困發生率平均50%的比例識別。其余行政村的貧困人口,東、中、西部地區按照3%、4%、5%的不同比例進行識別。
蔣石寶說,具體到各村,要實事求是、因村制宜!安畹拇灞壤梢愿咭恍,好的村比例可以低一些,有些經濟發展好的村也可以沒有!
精準識別后就相當于豎起了真扶貧、扶真貧的標靶,后續工作中,省定貧困村及其所屬貧困戶將由省里統一管理,省市縣共同負責。
我省將在此基礎上采取一戶一策、到人到戶的策略,整合政策和資金,開展更高標準的專業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目前我省已經確定,將在7000個貧困村以第一書記為首組建駐村工作隊,其中包括派駐干部、基層干部、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