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張冠超) 昨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給出了23家省屬國企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據介紹,《意見》由六大部分26條組成,在全面落實中央頂層設計的前提下,結合山東實際進行了諸多創新,歷時9個多月得以成稿。
對于本次改革的總體路徑,《意見》中稱,改革將圍繞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模式,以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下稱“國資運營公司”)、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構建國有資本分層分類全覆蓋監管體系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對于改革目標,《意見》 中提到,到2020年,省屬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職業經理人制度基本形成,“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出資企業”管理架構基本建立,逐步建成若干在國內外具有較強投融資、資本運作、產業整合能力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培育發展一批主業突出、治理規范、經營高效、競爭力強的國有出資企業。
推進國企產權多元化是本次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意見》要求多元化改革將實現5方面的突破,分別是確立股本對公司的基礎性作用、合理確定省屬國有企業股權比例、推動省屬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省屬企業改革,以及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意見》要求,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加快省屬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整體上市。對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鼓勵將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資產注入省屬控股上市公司。對主業不突出、資產質量較差、贏利水平低的上市公司,加大資產重組、主營業務重組和債務處置力度。《意見》要求,除重要礦產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中的少數骨干企業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外,其他企業的國有股權依據發展狀況和市場規則有進有退。同時,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省屬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等方式參與省屬國企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增發。此外,還鼓勵國資與非國資共同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
根據《意見》,將推進省屬國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經營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可通過股票期權等對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實施股權激勵。
在加快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上,《意見》中表示,將推進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具體而言,省國資監管機構將對省直部門目前管理的經營性國有資產、事業單位投資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產,以及非經營性轉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而對國有文化企業等特殊領域的國有資產,則履行基礎管理職責。
根據《意見》,將建立覆蓋全部省屬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收益分享機制,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15年提高到10%,2020年提高到30%,重點用于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與此同時,還將設立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承接管理劃轉的省屬企業國有資本。
據悉,“26條”之后還將逐步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已經確定要制定的配套辦法包括省管企業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施方案、省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辦法、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辦法、省屬國企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