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19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作為京杭大運河唯一一段東西走向的航道,棗莊段運河與大運河一脈相承而又獨具特色。棗莊是京杭大運河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個城市。這個城市的臺兒莊古城擁有運河上保存完整的遺產體系---3公里長的古運河河道,被稱為“活著的運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臺兒莊,感受夢一般的運河精彩。
京杭運河棗莊段全長93.9公里,明萬歷年間作為集國家之財力,“以通咽喉”的工程,自開鑿通航400多年來,河道通暢,對于保證漕運,促進南北方物資商品流通,發揮了主航道的作用,具有“生態運河”、“黃金水道”的顯著特色。
京杭大運河整體上是南北走向,而臺兒莊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關鍵一段卻是東西走向,成為京杭大運河最大的一個東西彎道,960米的石駁岸上密布著11處古碼頭,可謂是百步一碼頭。
臺兒莊區文廣新局副局長陳永剛:這個地方看到的就是一個古駁岸,這也是我們申遺的一部分,進行多次整治,現在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古駁岸。
從微山湖煙波浩淼的東口,蜿蜒向東流經魯南大地進入江蘇入中運河,運河兩岸經濟的繁榮,造就了十里港灣不夜城,城市的歷史變遷,水鄉環境的保護和利用,恰恰留住了這里的水清流暢岸綠景美。
臺兒莊區文廣新局副局長陳永剛:申遺最大的亮點還有對水資源的保護,我打上來水對比一下,已經達到3級飲用水標準。
京杭運河棗莊段,自開鑿通航400多年來,河道通暢,物資商品流通如織,至今仍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重要樞紐,建有臺兒莊、臺兒莊復線、萬年閘三座國家Ⅱ級船閘,43公里主航道為國家Ⅲ級航道標準,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
臺兒莊港航管理處支部書記秦大春:我們的轄區航道里程108.4公里,每年的通過能力是4300萬噸,每年經過臺兒莊的船達10萬多。
1938年發生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2008年4月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棗莊市啟動臺兒莊古城重建。
臺兒莊一場大戰響美名,現如今、江北水鄉又重修古城,運河申遺榜上有名。
作為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臺兒莊古城也是二戰遺存最多的抗戰名城。江北水鄉,運河古城,英雄臺兒莊這些塵封的印記,喚醒著這座城市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臺兒莊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振啟:保護不是目的,古城內外布局良好的業態,通過發揚文化旅游業,取得經濟效益,來反饋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