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真是聊城高唐縣趙寨子鎮西趙戶村人,今年13歲,這本應該是肆意奔跑的年齡,可是因為小腦發育不全,真真四歲即被發現手指、腳趾內翻,雙腿特別細,可就是這樣,真真依然堅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幫臥病在床的媽媽洗頭發洗腳,陪年邁的爸爸去撿垃圾賺錢。>>>>>>>>>>>>>>>>>>>點此查看高清圖集
趙夢真的爸爸趙世平今年63歲,因為家庭貧困47歲才結婚,娶了身體不太好的真真媽媽張寶香為妻,真真是趙世平的老來子。在真真之前,趙世平曾有一個兒子,但在九個月時因用藥不慎不幸夭折,后來才有了真真。“陳年舊事了,當時一直寄養在韓屯的姥姥家,是在那里沒的!碧岬竭@些,趙世平的語氣微微顫抖。
真真4歲時被發現走路有問題,經常跌倒,腳趾有些內翻。村里醫療條件不足,衛生室醫生看了說是缺鈣,但吃了很多鈣片后依然沒什么效果。趙世平這才帶著真真去了濟南的醫院,檢查結果竟然是小腦發育不全,需要做手術。一聽手術,趙世平有些退縮:“具體多少錢沒敢問,但聽醫生的意思是錢不少,成功概率也不高!奔彝ゾ狡,趙世平還是放棄了手術。
但趙世平四處投醫,有醫生建議給真真帶腿部矯正器,否則過不了幾年她的腿就真站不住了。不能讓孩子站不起來,趙世平帶著真真去了假肢廠,專門定做矯正器,真真稱它為“塑料鞋”。從4歲起,真真在“塑料鞋”幫助下勉強行走了9個年頭,她要穿到20歲,等骨頭長全再脫掉。
小時候一雙塑料鞋可以穿一年,隨著真真長大,走的路越來越多,塑料鞋更換的頻率也逐年增加,一年需要三雙。每雙鞋1300左右的價格,加上換鞋時做模型、去試穿需往返濟南多次,買鞋費用和路費成了這個家庭的大問題。為了省錢,趙世平父女倆路上只帶饅頭作為午飯,可即便如此,鞋子累計兩萬多元的費用依然是趙家的大負擔。
“最幸福的時候是給爸爸媽媽干活”
真真的媽媽張寶香今年44歲,臥床二十多年。跟真真的癥狀一樣,她的十指伸不開,腳趾內翻,指甲幾乎長進肉里,腿細的得還沒有一般人的胳膊粗。張寶香從記事起,自己走路就不利索,慢慢的,腳部開始變形,不能獨立行走,需借助小椅子慢慢移動。生完孩子后,張寶香完全喪失了行走能力,每天只能躺在床上,需要家人照顧起居。
張寶香床前有一把輪椅,偶爾趙世平會推著她出去透透氣。有一次,趙世平不在家,真真想推著媽媽出去,但身有殘疾的她不小心把輪椅推翻了,媽媽不再敢讓真真推自己出去,也減少了出門的次數。平時,真真會給媽媽洗臉、洗腳、喂飯,即便動作遲緩也耐心細致。除了照顧媽媽,她還陪爸爸撿垃圾補貼家用。她說最幸福和最快樂的時候就是給爸爸媽媽干活。
“我想考大學,給爸爸媽媽掙錢”
真真只在趙寨子小學上了三個月的學,因為身體原因,她被勸說轉到縣城的特殊教育學校,在那里上到四年級就回家了。趙世平說:“學校也是考慮我們的特殊情況,我們覺得這也是好事,就去了殘疾學校,在那里不收學費只交糧食,吃多少交多少,真真吃的也不多”。由于殘疾學校在縣城,真真只能住校,三個星期才回家一次。那時候真真才七歲,每天除了自己洗刷之外,還要自己洗衣服!皩W校里什么樣的都有,有看不見的,有聽不見的,也有不能說話的”,真真說自己在學校里身體條件算是好的了。對于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一個人在外難免想家,真真說自己想家時只能忍著,好在爸爸偶爾會去探望她,真真隔一段時間就盼著見到爸爸。
在殘疾學校,由于要照顧多數學生,課程都比較簡單。真真后來轉回鎮里的小學上課,很多科目都跟不上。真真很不好意思的說自己跟不上:“以前在殘疾學校課本簡單,學習很好,到這里(鎮小學)他們學的很深,我就很多都不會了!币蚴种竷确,真真寫字跟正常人拿筆的姿勢完全相反,別人二十分鐘寫完的作業,真真得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即使如此,真真依然特別想去學校,“我想考大學,那樣就能給爸爸媽媽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