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二輪巡視中,省委巡視組對棗莊、濰坊、威海、日照4個市和淄博市臨淄區、桓臺縣、廣饒縣、利津縣、沂水縣、費縣6個縣(區)進行了巡視,并反饋了巡視意見。從8月14日起,省紀委監察廳網站陸續向社會公布整改情況,到8月16日,已公布棗莊、濰坊、威海3個市的整改情況。
棗莊: 對違規經商辦企業零容忍
對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經商辦企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共有6名縣級干部、21名科級干部存在經商辦企業情況,其中退休(離職)干部20名。目前,正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關于“認真糾正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嚴禁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便利到企業派送物資、經商謀利、向企業索要財物等”整改情況:要求各級各部門全面開展自查自糾,一旦發現違法違紀行為,將嚴肅查處,決不姑息。一是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規范從政行為,抓好執法監督,重點解決特權思想嚴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問題。二是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市集中開展黨員干部紀律作風教育整頓,繼續抓好“百千百”行風評議工作,認真解決“庸懶散”、辦事不公、辦事效率低、服務質量差和不作為、亂作為、越權執法以及耍特權、逞威風等問題。三是擬加大職能部門副職、關鍵崗位負責人的輪崗交流力度。
關于“認真清理機關干部經商辦企業,違規在協會、學會兼職取酬問題”整改情況:一是對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經商辦企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共有6名縣級干部、21名科級干部存在經商辦企業情況,其中退休(離職)干部20名。目前,正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同時,嚴格對有關領導干部經商辦企業的審批,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暢通舉報渠道,對違規經商辦企業的行為“零容忍”,一經查實,嚴肅處理。二是下發《關于對相關人員在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兼職(任職)進行清理整頓的通知》,對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的在職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包括退出現職尚未辦理退休手續的干部),在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兼職(任職)情況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目前,所有在清理范圍之內的人員,均已辭去兼任的社會組織職務,共清理相關人員273人,其中縣級以上干部83人,注銷、撤銷行業協會58家。
濰坊: 59名干部全部整改到位
對干部在企業兼職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目前全市125名在企業兼(任)職的市直縣級干部全部規范清理完畢。
濰坊市組織市直部門(單位)領導班子和干部,深入開展對照檢查,重點看是否存在把公權力當成謀私的工具,對可以辦的事故意拖延,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吃拿卡要”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是否存在紀律意識、法制意識淡薄,公然違反各項規定禁令要求等問題;是否存在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對查擺出的問題,認真分析癥結,深剖思想根源,提出務實管用的整改措施。
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從業行為。對干部在企業兼職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摸底,逐人見面講明政策,逐人登記造冊,逐人對照政策規定進行規范清理,目前全市125名在企業兼(任)職的市直縣級干部全部規范清理完畢。其中對兼職取酬的全部按規定作了處理,符合規定的27名縣級干部,作出了不取酬承諾,按程序審批或備案。1名符合到企業任職規定、自愿到企業任職的事業單位縣級干部,已辭去所任事業單位職務,將行政、工資關系全部轉入企業。對干部投資入股、經商辦企業問題,制定了《清股工作檢查辦法》,組織各單位進行了自查自糾,并由市紀委牽頭進行集中督查,把各單位清股專項檢查報告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公示,接受監督。截至今年3月底,以個人或借用他人名義投資入股、經商辦企業的59名干部已全部整改到位。
威海: 及時提醒警示誡勉
在整改中,把涉嫌違規插手工程項目、違規經商辦企業、索賄受賄等方面的問題作為談話重點內容。
在整改中,威海市把群眾反映領導干部隊伍中存在的涉嫌違規插手工程項目、違規經商辦企業、索賄受賄、弄虛作假、肆意妄為以及工作和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問題作為談話重點內容,并結合來信來電來訪有關情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對領導干部進行有針對性地廉政談話,及時提醒、警示、誡勉。同時組織新提拔的縣處級干部簽訂、公示廉政承諾書,自覺接受干部群眾的監督。
為有效防止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插手工程建設和資源交易項目,繼續嚴格落實500萬元以上政府投資項目必審制、30萬元以上國有投資項目公開招標制、企業不良行為記錄和黑名單制等制度,大力推進建設工程和資源交易領域的廉政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
對反饋的前幾年司法領域部分干警以案謀私、違法裁判、收受賄賂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責成市中級法院深入分析原因,認真抓好整改落實。同時,堅持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大理想信念和法治理念教育力度,提高政法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紀律作風建設,促進干警清正、隊伍清廉、司法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