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法 濟南已是汽車社會,但離汽車文明很遠
據濟南市車管所數據統計顯示,上半年濟南新增機動車12萬輛左右。這12萬輛車意味著需要180萬平方米的停車位,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濟南新增機動車將毫無懸念的超過20萬輛。千人汽車擁有數160輛,車輛年均增長率超過20%,意味著濟南進入了汽車社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出版的2013版《汽車社會藍皮書》中的《中國汽車文明現狀》一文證實,目前交通擁堵有三分之一來自于不文明行車。《藍皮書》這樣定義汽車文明:作為一個綜合價值體系,它不僅包括行車文明、買車文明、用車文明,還包括實行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權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識、克制謙讓的駕車習慣等等。
“應該讓越來越多的市民認識到,汽車是文明社會的標志,但是最好是作為一種休閑消費而非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有專家表示,“當然這些也以公交的足夠便捷和發達為前提。”
相關鏈接 近三成人承認自己是“路怒族”
近幾年,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擁堵,“路怒”作為一個新的名詞越來越受到駕駛人的關注。“路怒族”最常見癥狀是開車發牢騷、“罵人”成為常態;駕車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的沖動;開車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完全像是兩個人。對于這些不文明現象,交通法卻無約束條例。
據一份媒體調查統計顯示在2023個受訪人中,86.5%的人表示身邊就有很多“路怒族”,23.4%的人承認自己就是“路怒族”。受訪者中,30.4%的人經常開車。76.1%的人指出“一遇堵車就著急上火”是最常見的“路怒癥”。而交警部門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發現,不少車禍與司機的情緒起伏有很大關系,此外,一旦出現“路怒”,駕駛人非常容易出現闖黃燈、實線變道加塞以及不避讓行人等交通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