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傍晚,記者和朋友到山東濟南山師東路逛街。一直以來,這里也是很多時尚青年的最愛。
此時,晚高峰正在上演。記者驅車從和平路緩緩拐進山師東路,密密麻麻的車輛就出現在眼前。隨著擁堵的車隊緩慢“蠕動”,記者發現,一些沒有找到停車位的車主干脆在停好的一排車旁邊開辟起“停車位”來。加上道路兩側原有的停車位,原本就不寬的道路上停下4排車,山師東路驟然變得狹窄不堪、擁堵嚴重。
在山師東路上經營面館的劉先生對記者說,這種情況到了晚上,在“水云間”等購物商場門口最為嚴重,“很多人見晚上沒有交警,就見縫插針到處亂停車!
山師東路貫穿和平路、文化東路、經十路等城區重要道路。近幾年來,交警部門多次進行整頓,規劃停車位、安裝電子監控等,但現狀依然難讓人滿意。
“這附近沒有大的停車場,店主開車過來只能把車停到路邊的停車位上,基本上一停就是一整天。本來就沒有多少停車位,我們停上車后,來購物的客戶就沒地方停車了,只能再停一排!痹谏綆煐|路經營女裝店鋪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我們也很反感他們把車停到我們店門口,客戶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可是又沒有什么辦法。”
市民韓先生在山師東路北口的一個小區居住,他說,“山師東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電動車、自行車都要混在機動車中間穿行,再加上路兩側車輛停得這么滿,因此每天在這兒開車經過都要耗費很長時間,而且要特別小心謹慎!
山師東路的停車難只是城區停車難的一個縮影。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濟南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道路擁堵、停車資源緊張等問題,停車場的布局數量、樣式結構、使用情況,正逐步被人們所重視,成為影響局部地區交通狀況的重要因素。
1 停車設施缺口不小
為啥會出現停車難?停車泊位少是一個直接原因。
要想防止出現“城市病”,停車位的供給有個標準,一般來講,車輛/泊位的最低合理狀態為1:1.2。
市交警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市區停車泊位38.38萬個,其中配建停車泊位32.47萬個,路外公共停車場泊位2.99萬個,道路停車泊位2.92萬個。采取車輛/泊位的最低合理狀態為1:1.2的標準,按照2013年我市市區80.6萬輛汽車保有量,則至少需要96.72萬個停車泊位,缺口為58.34萬個。
根據國際通行慣例及相關研究文獻,我市配建停車泊位、公共停車泊位、道路停車泊位占總停車泊位合理比例分別為80%、15%、5%,按此比例及96.72萬個總停車泊位的需求量,我市所需配建停車泊位77.38萬個,所需公共停車泊位14.51萬個,所需道路停車泊位4.84萬個,缺口分別為44.91萬個、11.52萬個、1.92萬個。
專家介紹,日本停車泊位和停車場建設情況是,基本停車位實行一車一位制度,可自建或配建或長期租用;出行停車位由政府主導或利用社會資金建設,供社會車輛出行停車用的停車位,具有社會性。而對于包括我市在內的很多大城市出現停車難題,主要原因在于對汽車增長速度預估不足及對停車問題重視不足。以前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地區詳細規劃中,未能及時進行規模(數量)和布局(密度)規劃,結果造成在建成區內停車設施的先天不足,又因為沒有預留用地,難以在后來擴大供應規模,滿足地區的發展需要。
2小區停車位不配套
“下班抓緊時間回家,不是急著吃飯,是怕搶不到車位!奔易⊙嗌叫^的市民黃先生對記者表示,每天下班回家后的停車問題是他最頭疼的事。
目前,我市城區尤其是中心城區,很多老的開放式小區、部分封閉式小區、公共建筑,因為先天配建停車位設計不足,面臨著相當大的停車難題。專家介紹,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是停車供應的主體,然而,直到2004年我市才開始正式推行停車泊位配建指標審查制度。以前的建設項目對配建停車位沒有實施硬性要求,基本沒有配建停車場地,或規模很小,這直接造成了市區停車難問題的產生。
據了解,一般來講,配建停車泊位占城市全部停車泊位的合理比例為80%。從目前我市配建停車場的審批、使用、管理情況來看,我市配建停車場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環節存在脫節現象。招拍掛用地指標一般對配建車位比例進行了約定,建設單位依據指標進行規劃設計,但不管是在規劃核實或者綜合驗收過程中,目前均不對配建泊位、是否按設計方案安裝立體停車設備等具體指標進行核實,導致審驗脫節。
2012年,我市進行停車場專項整治活動,對686處建設項目配建停車場進行檢查,核查出59個應建未建(少建)配建停車場的建設項目,其中50個為居住類建設項目,合計少建配建停車泊位12354個,另外9個建設項目涉及立體停車設備設計而不施工建設問題。目前該59個建設項目已轉至執法部門,但由于執法部門與有關部門對接調閱資料等問題,尚未進行處罰落實。由于項目利益最大化等原因,公建類建設項目開發商占挪用配建停車場現象也時有發生。檢查的686處建設項目中,存在占挪用現象的配建停車場有27處,其中22處為公建類建設項目。
4停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012年5月,在歷城交警大隊協調下,歷城第二中學的“鄰居”董家鎮政府大院無償對外開放停車,這在濟南政府機關大院里開了先河。然而,兩年多時間過去了,根據記者的了解,學習這種做法的單位一直沒有出現。
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停車設施總體構成中,單位內部和住宅小區的配建停車泊位,分別占市區總停車泊位的23.29%和39.5%,但是這兩類停車設施的使用率卻普遍偏低。多數單位、小區僅為本單位、本小區的車輛提供停車服務,導致停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白天時段小區內停車泊位大量閑置、夜間單位內部停車場大量空閑的局面。沿街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因考慮安全因素等原因,拒絕外部車輛進入院內停放,造成前來辦事的群眾車輛只能停放在道路兩側。
另外,由于目前路外路內、地下地上的停車收費標準相同,而路內占道停車的收費管理卻不到位,免費停車還大量存在,因此駕駛人更樂于選擇方便的路內臨時停車,且停放時間較長。這一方面造成配建地下停車場和路外公共停車場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造成路內停車泊位車滿為患且周轉率低。
3公共停車場吆喝多建成少
今年6月,從市規劃局傳出好消息,經七路上的省實驗中學院內將建地下停車場,建成后將設置290個停車位,能夠緩解學校及周邊區域停車壓力。同時,濟南新世界商城、中華名優小吃城公共停車場項目已取得立項文件,有望增加停車位約855個。
近年來,我市逐步重視公共停車場建設。2012年2月1日起,《濟南市鼓勵公共停車場建設暫行規定》開始施行,決定對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給予一定優惠措施及政策支持。不過,從當前公共停車場建設現狀來看,實施效果不夠理想。據了解,先后有東圖公司、黃臺家居廣場等單位共提交18個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申報,但目前尚未建成一處。
為什么好事辦不好?專家表示,審批是公共停車場建設的關鍵環節。由于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和建設涉及諸多因素,公共停車場審批必須經過城鄉建設、發改、國土資源、規劃、城管、環保、人防、住房保障管理、物價、市政公用、城市園林、公安等多個部門審批。在實際辦理手續時,由于涉及部門過多、手續復雜,最終使得審批效率受到較大影響。
解決停車難需多管齊下
小小一個停車位,牽涉的是千家萬戶,也事關多個部門,其中的責任劃分與溝通協調肯定紛繁復雜,要想徹底解決也絕非一日之功。專家表示,從源頭解決停車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有完善的機制保障和嚴格的監督管理。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完善《濟南市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在其框架下制定符合我市現狀的濟南市配建停車場(庫)規劃設置標準。在大型居住組團的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并完善商場、學校、社區醫院各類配套設施,減少小區居民駕駛機動車無效出行擁堵時間。
我市被公安部科研所確定為“城市停車管理政策及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應用試點城市,應借助有利時機,細化停車管理各項政策及關鍵技術指標。同時,完善停車設施尤其是配建停車場驗收工作,改變目前停車設施“審而不驗、審驗脫節”的局面。對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造成停車場未建或者未達到建設標準,致使機動車無處停放、嚴重影響交通安全暢通等后果的,應追究相關部門和監管人員責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一步完善市區停車泊位交通安全管理設施,通過不同顏色的標志、標線來區分全天泊位、夜間泊位、限時段泊位、臨時停車泊位,使駕駛人一目了然,直觀地區分各類限時停車泊位,減少違法停車。嚴格落實道路停車泊位年度評估制度,根據需求及交通狀況及時調整。
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對停車收費實行“六統一”(統一教育培訓、統一服裝證件、統一規章制度、統一安全措施、統一收費票據、統一收費標準),加強停車收費人員管理,提高服務質量,防止“跑冒滴漏”等違規收費行為。規范停車收費資金管理與票據使用,建立完善停車場收費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顚S,加快我市停車設施產業化發展。
加強科技手段在停車管理中的優化與應用,加快我市智能停車服務與管理平臺建設,加快中心區域示范區停車誘導系統建設,形成全市統一標準。
加強停車產業化發展,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
記者獲悉,解決停車難的一個好消息是,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停車場管理辦公室已經運行。不久的將來,給愛車找到一個車位,或許不是一個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