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煙臺民營醫院:普通醫生成專家 診所里“買”病號
齊魯網濟南9月28日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地方一下子冒出了不少民營醫院,這些醫院大多以婦科和男性病為特色專科,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免費體檢吸引患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些民營醫院里的內幕。一位曾經供職在民營醫院的知情人希望將民營醫院里那些真真假假的營銷手段公布于眾。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與一般的公立醫院不同,民營醫院里除了科室之外,還有市場部和網絡部,他們要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醫院包裝起來,推銷出去。網絡部負責線上,市場部主攻線下。
李女士曾經供職于某婦科醫院的網絡部,主要負責線上咨詢。當患者登陸到這些民營醫院的網站,就會彈出在線咨詢的對話框,醫院里管這叫商務通。患者可以在線尋醫問藥,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法和費用等,與患者對話的,都自詡為某某醫生,比起三甲醫院里的專家,他們一點也不遜色。但如果你真的以為坐在屏幕對面的是個醫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他們充其量只是一個護理專業畢業的小護士。
可是沒有金剛鉆,小護士們又是靠什么攬來瓷器活兒的呢?李女士告訴記者,他當時供職的民營醫院的主管,會從三家醫院拿一些專家答復的非常權威的答案,讓自己背下來,回答問題時就在電腦上就會設置一個快捷回復菜單,而這些快捷回復菜單所有的對話都是按照三級甲等醫院的這個專家回復。
就這樣,小護士成了專家。網絡醫生說的話看似專業,實際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不怕你沒有醫學常識,只要把材料背誦的爛熟于心,回答起病患來就可以得心應手。可萬一遇上個疑難雜癥可怎么辦?李女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她一般都會向同事求助,讓同事通過搜索引擎尋找相應的答案。
網絡部的任務就是把線上的患者忽悠到醫院去。除了商務通之外,還有微信、QQ等各種方式,醫院用實際到院的患者數對網絡醫生進行考核。以李女士供職的醫院為例,李女士每個人必須要約夠15個病號才能拿到底薪,約夠30個病號才可以拿到提成,“商務通10塊,QQ、微信20 ”。
為了取得病患信任,一些民營醫院主打專家名醫牌,而真正給病患看病的,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被包裝出來的普通醫生。除了網上約診患者,民營醫院的市場部專門負責到社區診所里去“買”病號。如果你在社區診所或者是藥店看病買藥時,如果醫生很熱情的推薦你去某個民營醫院,那可要小心了,這些醫生很可能是個臥底,正在把你以高價往民營醫院里推,從中收取數目可觀的提成。
在一張某婦科醫院市場部的每日工作報表記者看到,上面寫著工作人員曾經走訪過的診所名字,地址和電話。在表格的最后一欄上,寫著協議已簽。這里的協議內容究竟是什么?根據表上的地址,記者找到了其中幾家診所。
“有病號俺就給你往那兒介紹,沒有俺也不能老是死攻這一方面。 只要是有這樣病人,我就給你往那邊介紹就行了。 ”一名診所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診所和民營醫院簽訂的是一份單向轉診協議書,協議中赤裸裸的寫明了吃回扣的方式。診所作為合作方,有義務向醫院推薦相關病人,而醫院會每月按照轉診病人的繳費情況,與診所醫生進行結算。
“醫托”如果在大醫院門口拉生意,人們還不難識別,可當患者坐在的診所里,對面的醫生也在慫恿你去“技術更好”的醫院時,還有幾個人能辨明其中的奧秘呢?這種推薦病號的行為又是否應該有部門來監管呢?記者將這一情況反映給了煙臺市衛生局,得到的答復是不在監管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