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日上午召開的全市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市政府工作部門將由44個精簡到40個。11月底前,濟南將完成市和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
今年3月全省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電視會議后,我市就推開了部分領域改革。目前,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三定”規定已印發,領導班子和人員劃轉基本到位并已開展工作。
機構改革后,市政府設置工作部門40個。本輪改革涉及部門的所屬事業單位相應一并調整。市政府不設部門管理機構,部門內設機構、直屬機構、派出機構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的規格低于其主管部門。從嚴控制和規范合署辦公機構、政府派出機構、掛牌機構、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掛牌機構不得設為實體性機構。議事協調機構不單設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相關職能部門承擔。嚴格規范機構編制審批權限。市增設副局級以上行政機構或事業單位的,報省機構編制部門審批;撤并調整副局級以上行政機構或事業單位的,報省機構編制部門備案。
會議要求積極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抓好清權、減權、優權、制權4項任務,市縣兩級都要確保12月底前完成審核確認,2015年一季度向社會公布。
編制管理市政府工作部門配備3到4名領導
市政府工作部門領導職數按3—4名配備,工作任務重、業務面寬的綜合管理部門可增配1名副職,增配副職的部門數量不得超過機構限額的三分之一。部門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一般按1—2名配備,經批準內設機構加掛牌子的,不核增副職領導職數。縣(市)區政府工作部門領導職數按2—3名配備,工作任務重、業務面寬的綜合管理部門可增設1名副職,增配副職的部門數量不得超過機構限額的三分之一。縣(市)區政府工作部門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一般核定正職1名、副職1名,部門編制較少的,其內設機構領導職數只核定正職1名,經批準內設機構加掛牌子的,不增核副職領導職數。
除非黨干部任正職外不配專職書記
市政府、縣(市)區政府工作部門除非黨干部擔任正職外,不配備專職黨委(黨組)書記;一般不再配備各類“總師”職位,確需配備的,其級別與同級政府工作部門內設機構正職相同。嚴格按規定設置和配備非領導職務。
事業編制總量只減不增機關工勤人員只出不進
嚴控事業編制總量,以2012年底事業機構編制總量為控制基數,實行只減不增。從嚴審批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一律不再審批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和公益三類事業單位,嚴格控制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和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的機構編制,嚴格控制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編制轉為財政撥款或財政補貼事業編制。
今后,各級機關不再核定工勤編制,機關工勤人員只出不進,工勤編制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
市政府工作部門內設機構不設5人以下處室
市政府工作部門內設機構名稱一般稱處、室,不設置5人以下處室,處以下不分設機構層次。縣(市)區政府機構統稱為政府工作部門,不設部門管理機構,部門內設機構應綜合設置,不設3人以下科室。
縣(市)區政府機構限額為:章丘市、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不超過24個;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不超過22個;歷城區、長清區不超過23個。今后,不得在機構限額外自行設立行政機構。(記者趙璐)
優化職能配置
將原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研究擬訂全市人口發展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依托市政務服務中心,融合濟南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購中心、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涉及土地交易的相關機構、職責和人員編制,整建制移交市政務服務中心,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整合到一個部門,暫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負責。適時將房屋登記、林地登記等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到市國土資源局。
規范機構設置
1組建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將市衛生局的職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管理和服務職責進行整合,組建市衛計委,加掛市中醫藥管理局牌子,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市衛生局、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將市政府食安辦的職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進行整合,重新組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掛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和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重新組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原由省垂直管理,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物價局
由市政府工作部門調整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機構,作為過渡暫按正局級直屬機構運行。
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
由市政府工作部門調整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直屬機構,不再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合署辦公。作為過渡原建制級別可暫維持不變。
市政府口岸辦公室
由市政府辦公廳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市政府辦公廳直屬機構,其他機構編制事項不變。
市公務員局
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屬機構,其他機構編制事項不變。
市畜牧獸醫局
由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市農業局所屬事業單位,作為過渡原建制級別可暫維持不變。積極推進農業領域綜合執法,將農業、畜牧獸醫執法機構進行整合,組建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機構規格為副局級。
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加掛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不再加掛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總隊牌子,仍與市城市管理局合署辦公,但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不再計入政府機構個數。
市政府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
和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實質整合,市政府督查室不在加掛市政府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牌子,相關機構和人員編制轉劃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
機構改革后,市政府設置工作部門40個。改革涉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相應一并調整。市政府不設部門管理機構,部門內設機構、直屬機構、排除機構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的規格低于其主管部門。制圖/楊夢配套改革
探索建立事業單位
法人治理結構
今后街辦一律不再設立經費自理事業單位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結合縣(市)區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濟南將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和中小學、公立醫院等單位取消行政級別。
完善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政、國資管理、績效考核等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政策,做好與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體制改革的銜接。盡快完成縣(市)區事業單位分類工作,2014年底基本完成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2015年底基本完成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任務。
繼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完善鄉鎮政府功能,區分鄉鎮類型,明確履職重點,調整優化鄉鎮機構設置,在綜合設置機構基礎上,明確崗位設置,確保涉及社會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工作在鄉鎮有機構承擔、有專人負責。逐步建立適合新型城鎮發展特點的行政管理體制。
做好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針對部分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設置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小而散”,名稱、職責與實際不符等問題,按照精簡效能、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設置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實行限額管理,一般設置4—6個事業單位,主要涉及經濟發展、城市管理、文化體育、財經統計、社區服務、農業綜合服務等方面。今后,街道辦事處一律不再設立經費自理事業單位。
相關新聞
明年底前“三公”預決算全面開“曬”
2014年,所有縣(市)區要公開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2015年底前,要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鄉鎮(街道)也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穩妥地開展財政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公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