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臨沂:280萬戶群眾有了干部親戚
新華網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張志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山東臨沂市通過開展干部“結親連心”活動,持續推進干部作風建設,800里沂蒙老區正譜寫干群魚水深情新篇章。
“每月至少通兩次電話,啥事都想和李真妹妹拉拉呱,剛收的花生,也想給她送去嘗嘗……”郯城縣勝利鎮張塘村徐啟山聊起自家“干部親戚”滿是感激,“她給了娃第二次生命”。
一年前,團縣委年輕干部李真第一次去聯系戶徐啟山家時,得知他不僅家境貧寒、妻子智障殘疾,3歲的兒子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李真記在心里,四處打聽政策,最終申請到縣慈善總會的免費手術,治愈了孩子的病。從那以后,她和徐啟山結上了親戚。
在臨沂,像李真這樣下鄉結親的干部比比皆是。去年7月以來,臨沂市8.1萬名黨員干部走進農戶,開展以“結親連心”為主題的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全市284.8萬戶群眾都有了聯系干部,平均每名干部聯系35戶群眾,基本做到了機關干部全參與、農村群眾全覆蓋。
“有車了,反而離群眾越來越遠;通信便利了,和群眾不會交流了;經濟社會發展了,但干部跟群眾感情卻漸行漸遠……”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一年前的話發人深省,也吹響了全市“結親連心”活動的號角,“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
一年多來,沂蒙老區的干群生態發生了變化:干部入戶多了,群眾來信來訪少了;干部電話多了,群眾訴求少了;干部“麻煩”多了,群眾難題少了……
“結親連心”不僅使百姓心氣更順,還實實在在解決了一批群眾強烈反映的社會治安差、農村低保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蘭陵縣神山鎮地處縣區交界處,路網發達,刑事案件多發,在全省都“榜上有名”。
神山鎮黨委書記王健在邱莊村入戶“結親”中,多位村民反映社會治安差,開羊湯館的邱廣鑫抱怨剛買的羊大白天被搶走,自己還被打傷。在充分調研后,鎮黨委政府在強化打擊基礎上,投資100多萬元實施天網工程,在全鎮各個村村口等關鍵位置安裝視頻監控。今年,神山鎮社會治安狀況改善了,惡性事件基本消失,邱老漢的羊也失而復得,非要“請王書記喝羊湯”。
蒙陰縣的干部服務群眾實踐由“下基層”向“駐基層”,由“短期幫”向“長期聯”轉變;沂水縣要求每名干部聯系做到“五個一”:拉一次家常呱,吃一頓農家飯,住一宿農家房,聽一條群眾意見,提一條工作建議;臨沂全市針對農村低保戶確定不公問題,組織開展“陽光低保”專項行動,清理清退不符合低保條件者2.4萬人。
在這次活動中,如何敲開群眾的門,讓群眾敞開心扉,講實話講真話,成了聯系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必學的“本領”。從“不接地氣”“講話生硬”到會講“群眾語言”,從“敲不開門”被群眾“敵視”到“老遠看著怪熱乎”,年輕干部宋啟亮真切感受到了“結親連心”一年的變化,“入戶聯系群眾讓自己知道了心該往哪里安放,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才真正踏實,群眾跟你拉近了,你跟群眾也沒距離”。
臨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尚利表示,開展干部“結親連心”活動,增進了機關干部對基層的了解,推動了工作作風轉變,培養鍛煉了年輕干部,還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逐步扭轉了基層群眾對機關干部的看法,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
數據顯示,實施“結親連心”活動后,在山東省級群眾滿意度電話訪問中,“干部工作作風”一項臨沂市平均分同比提高了4分多,增長的分值和增幅在八項測評指標中都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