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拉風!”17日下午,在濟南大學圖書館附近,兩輛停在路邊的自制跑車引起學生和路人圍觀,一輛酷似原子跑車,一輛像鋼管跑車。兩個年輕小伙圍著兩車忙活著,一會兒擦車,一會兒將不牢固處進行焊接,而他們就是兩跑車的車主—濟大機械工程學院大三學生于勝康和大四學生劉晉,兩人都是“90后”,自制跑車全因為對車的癡迷。
記者了解到,這兩款拉風的自制跑車是他們耗時一年造出來的,為了節省成本兩人曾跑遍濟南尋找合適的舊零件,兩車造價總共不到3萬元。雖然兩車都能跑起來,但出于安全考慮,兩名大學生并沒打算上路行駛,現在兩車主要供參觀用。
于勝康向記者說起了他的造車故事。于勝康家里是維修電器的,他從記事起,就開始擺弄各種零件,對于路上跑的汽車更是癡迷,喜歡制作的他,高考填報了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二寒假,于勝康看到師兄劉晉在造車,他的心里也發癢,和幾個平時也愛好車的同學一拍即合,決定也造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因為喜歡原子跑車,他們決定自制一輛原子跑車。為了湊零件,他們花3500元買了一輛二手車,學院又給了他們幾千元的資金支持,這輛車總共花了2.3萬元。
劉晉造車,也源于對車的癡迷。“從小我就很喜歡汽車,現在你隨便指路上一輛車,我都能說出它的車標和價位。”劉晉告訴記者,雖然對汽車很熟悉,但自己真動手制造才發現沒那么簡單,有時候他會被一個小小的零件愁得睡不著覺,別看鋼管跑車體格比原子跑車小,但這輛車的耗時整整比原子跑車多了一倍,但成本僅為原子跑車的五分之一,“為了節省成本,我騎著自行車逛遍了濟南大大小小的汽修配件市場,淘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