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聊城民生工程永不竣工 近7成財力用于保障
打造“江北水城”品牌 重點河流有水就有魚
林峰海介紹說,聊城市打造“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努力讓城市更加宜居,生態更加和諧。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工藝、新設備和新項目。其中,泉林紙業集團是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投資106億元建設的15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不但有效利用農村秸稈,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利用廢液生產有機肥。
在節能減排上,堅持一手抓項目的篩選評估,堅決不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目前,聊城市節能和減排兩項指標由全省第16位上升至第4位和第6位,全市重點河流均實現“有水就有魚”的水質改善目標。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11年,聊城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稱號,成為環保部成立后按新標準驗收通過的全國第一個地級市。
同時,聊城市提出,力爭3年內完成棚戶區改造,加快建設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的南湖文化旅游度假區,到2015年建成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的“雙百大城市”。進一步完善水系景觀,形成聊城市區“四湖八河百橋三十六景”的水系風光,把聊城建設成為冀魯豫交界地區最佳生態宜居城市。推進縣城和小城鎮、農村社區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
民生工程“永不竣工” 近7成財力保障群眾生活
林峰海談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聊城市在財力有限的前提下,2012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147.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68%。其中,農業、教育、文化、衛生、社保5類支出增加額占全市地方財政支出增加額的80.9%。同時,在就業方面,去年全市新增就業7.0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在外務工人員保持110萬人以上。
而在教育方面,聊城市提出,優先保障教育投入,聊城城區新建小學3處,新增教室138個,班額過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針對職業學!吧、弱、差”的狀況,將11所中等職業學校整合為2所高級職業學校,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層次和規模。
同時,在醫療方面,聊城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民健康服務行動”,組織全市最好的專家醫療隊伍,以優惠價格給偏遠農村群眾提供治療服務,受惠農民達38萬人。而在文化方面,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建設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市體育公園等文體設施,通過舉辦“水文化”節、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下鄉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文化服務體系。在社會保障方面,實現了城鄉基本保障全覆蓋,社會救助標準大幅提高,高標準建設了55處農村中心敬老院,農村“五!睂ο笤高M能進率達100%。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去年新開工1.5萬套,竣工8585套,開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
原標題:聊城民生工程永不竣工 近7成財力用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