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18號,因為企業違法排污,臨沂市被國家環保部約談。隨后,臨沂開展了一場整治污染源頭、改善環境質量的“攻堅戰”。整整一年過去了,這里的環境和社會發展有了哪些變化呢?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就在被約談后一個月里,臨沂57家沒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被停產整治。直到今天,山東盛陽鐵合金公司的焦爐、鋼鐵生產線依然還處于停工狀態,本來以為只是“刮陣風”,結果卻迎來環保風暴,企業負責人完全沒想到。山東盛陽集團董事長徐明華說,真正停下來,停到一個月的時候,我們就有看不到希望的那種感覺,一天就損失兩三百萬。

  除了停產治理,還有412家企業被要求限期治理。與此同時,治污進程全程公開透明,一天一調度,一天一反饋,市縣政府感受到空前的壓力和動力。臨沂市羅莊區委書記段衛東說,我們個別企業,如果還把靠違法取得的利益當成一種常態的話,那么現在,守法應該變成一種新常態,都承擔起各自的環保責任。否則,黨委政府不答應,老百姓更不答應。

  加大環保投入、降低排放水平,一些企業上馬先進設備跨越“綠色生死線”。久泰化工改造了燃煤鍋爐脫硝除塵設備,1000萬元的投資相當于過去幾年的總和。山東久泰化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立正說,如果企業不達標,就難以生存,甚至會造成關門、倒號的局面,所以我們認為這些環保投入是值得的。

  有了新設備,還要確保設備能真正轉起來。除了對環保設備實行在線監測,臨沂還開展了“夜鷹行動”,24小時不間斷地對排污企業進行排查整治,立案查處大氣環境違法行為1000多起。

  面對嚴厲的環保風暴,更多的企業開始思考自己該如何長遠發展。過去一直只生產鎳鐵合金原料的盛陽公司,現在正在上馬一條新的不銹鋼生產線。這也實現了企業發展多個第一:第一次用天然氣代替煤炭作為燃料,第一次設立了技術研發部門,還第一次牽手國內高校聯合成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山東盛陽集團董事長徐明華說,十個焦爐也頂不上這一個研發團隊。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臨沂市城區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同比大幅下降,其中三項改善指標居全省首位,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完全在短期內取得成效的。(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