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李洪福,就讀于濟南特殊教育中心八年級盲生班。他先天失明,在別人看來,沒有比失去光明更痛苦的事情,但小洪福卻十分陽光、樂觀。
濟南市特殊教育中心位于市中區土屋路,目前有400多名盲生和聾啞生在此就讀。周一,學校舉行升旗儀式。旗手是聾啞生,他們聽不到奏樂,要根據站在一旁手語老師的指揮,流暢地提著正步。
升旗儀式上,盲生們在唱國歌。學校分為義務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階段,義務教育的學生招收范圍聚焦于擁有當地戶口的學生,滿足招收條件的學生可以享受學費免收的福利。
義務教育階段的每年級大多只有一個班,班里大概在20個學生以內。學生分為走讀和寄宿制,寄宿制的學生一般一個月回家一次,盡管學生可能更加適應校園生活,但是學校認為不能剝奪學生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感情的機會。
李洪福家住在平陰安城的山區里面,他每個月回一趟家,因為每天從安城來濟南的車只有早上6點半一班,他5點半就要起早,抵達濟南王官莊附近的車站后,還要在坐81路倒42路才能抵達學校。
據老師講,先天失明的孩子,一般激素水平也偏低,所以發育較晚,因此小洪福雖然已經14歲了,可看起來只有8、9歲的樣子。
盲生班既有全盲生,也有低視生。低視生有部分視力,用的是大字版教材。
全盲生用的盲文教材。課本內容和普通中小學的教材完全一致,只是將其翻譯成了盲文。盲文需要用有一定厚度的牛皮紙書寫,雖然課本較厚,由于牛皮紙密度小,其重量反而很輕。
課間活動,小洪福和他的搭檔在跑步。盲生班里,每個全盲生會和一個低視生結成小組,離開教學樓活動時,后者就是前者的“眼睛”。而在教學樓里,孩子們已經完全熟悉其結構,即使是全盲生也可以獨自、安全的行走,看起來就像正常人一樣。
小洪福是先天全盲,他在使用盲文教材上課。盲文書頁上滿是凹凸不平的小點,每一組小點對應一個漢語拼音字母或者英文字母,盲生通過這種方式拼讀出漢字或者英文單詞。
小洪福在書寫盲文。特制的小錐子和刻度尺是他的“筆”,愛心人士捐贈的舊掛歷是他的“紙”。刻度尺的每個小方格內有六個可扎點位,通過不同點位的組合來對于一個拼音字母或者英文字母。
學生的伙食費用是由政府和學校承擔的,因為盲生們吃飯的位置固定,洪福對于找到自己座位已經駕輕就熟,進入食堂不需引導也能自己找到位置吃飯。
學校給學生制定了校本課程,用于培養學生各不相同的興趣愛好,洪福喜歡打手鼓,于是參加了這個課程,一趟手鼓打下來,效果可不比普通學生打的差,一首曲目從接觸到完全掌握靈活自如,他一般需要一學期的時間。
音樂課上,老師彈鋼琴教導學生唱《給未來一片綠色》,音樂老師會提前口述歌詞,學生以盲文記下,隨后盲生會手摸盲文,跟隨老師唱出。
每個教室的內排課桌上,都會放置一臺顯示器,和講臺上老師操作的電腦相連,用來給低視的學生顯示大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