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娟的工作場所是煙臺芝罘區奇山街道上夼大廈附近一處公廁旁的管理房。1996年開始,她帶著腦癱兒子負責這處公廁的保潔工作,一干就是15年。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她跑遍了全國為孩子治病,平日一日三餐米飯、饅頭加菜湯、咸菜。那些年,孔德娟除了上班,最重要的事便是推著兒子推拿。幾十年來,孔德娟抱著兒子四處求醫問診,幾乎踏遍了任何可以給她希望的醫院。一次次地打擊,一次次地希望,一次次地掙扎,孔德娟只有一個信念———與苦難搏斗,把兒子的病治好。【更多詳情】
在1989年時,轉機出現了。孔德娟從電視新聞上得知,濟南的一家醫院引進新技術,正試驗治療腦癱這種病。經過手術和漫長的住院治療,兒子的病情有了突破性的好轉,能坐穩,能站立,能邁步學走路了!憑借多年來孔德娟堅持不懈的教育,兒子牟村依靠積累的文學功底和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在街道覓到了一份宣傳工作。2013年,孔德娟和兒子在芝罘區志愿服務指導中心的幫助下,組織成立了道德先鋒志愿服務隊。“那么多人的關愛,讓我們成為一對幸福的母子,人要懂得感恩,我們要把陽光送到更多人心里去,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更多詳情】
煙 臺
孔德娟
煙臺奇山街道奇中社區的孔德娟,從28歲開始孔德娟與腦癱兒子相依為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她跑遍全國為孩子治病,平日一日三餐米飯、饅頭加菜湯、咸菜。經過母子倆人不懈努力,兒子依靠積累的文學功底和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在街道覓到一份宣傳工作。2013年,孔德娟和兒子成立了道德先鋒志愿服務隊,去幫助更多的人。【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