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群中年代最早的步云樓(方樓)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年),距今約200多年。最晚的文昌樓建于1966年。田螺坑黃氏族譜證實,清朝嘉慶年間黃百三郎從永定移居此地,并在這里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土樓群中的黃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黃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著田螺坑人的祭祀。
黃百三郎最先蓋起來的是方樓,也就是“那碗湯”,雅名“步云樓”。沿著高低地勢將中廳修建成階梯狀,讓人進入大門后就能體會“步步高升”的快感。繼“步云樓”建成之后,黃百三郎的后代又環繞著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圓樓。這四座圓樓的建造者以順地勢增減一層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層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第四站南靖之云水謠:因為電影,高調小資
最后一站是云水謠,這里太小資了,寬寬的碧綠河水,河邊的千年大榕樹,樹邊的一座座土樓,尹力導演可真會選地方。93年以前這里沒被開發,目前的開發成果都是自電影開拍以后漸漸開始的。新修的大水車讓我想起了麗江的繁華,這里游客明顯密集,我們時間還是太有限,只能看個皮毛,要是能在這里也住一兩個晚上,看看清晨河里泛起的霧氣,再看看夜晚映在河里的月亮,那就完美了。
云水謠取景的地方
云水謠門票90元/每人,老人及學生半價,有導游肯70元帶我們倆進去,我們跟門口的客家小商量好,60元/2人(小姑娘開始沒淡清價錢,以為60一個人呢)。
兩小是高二學生,正直放寒假,就住在土樓里,檢票時我們佯裝她倆的老師混進去了。我們還有幸運進到她家,和貴樓的4層,十幾米的閨房,有電線、有線電視、網絡,非常齊全和方便。小說土樓“冬暖夏涼”,“暖”到她晚上睡覺跟本不關窗戶,我跟媽瞬間覺得南北方人對冷暖標準差的好遠,哆嗦!5層是不住人的,放了老人為自己準備的棺材,超級瘦的,南方人身材專享。小指著5層墻上一個洞說,這是以前打仗時的僚望臺,和平時期就當觀景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