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魯南蘇北一帶就有著璀璨多姿的歷史文化,臺兒莊古城因運河而興,城內保留著很多原汁原味的曲藝形式,柳琴戲、魯南皮影戲、魯南大鼓、琴書、快書、鼓詞兒、淮北大鼓以及各種傳統器樂表演在這里經久不衰,每天為游客們奉獻一場場精彩的曲藝大薈萃。



在天齊廟舞臺,魯南大鼓、琴書、淮北大鼓、鼓詞兒、豫劇等傳統曲藝輪番上演,游客們在這里能欣賞到中國傳統曲藝的獨特魅力。




魯南大鼓不管是說唱腔調,還是表演形式,均獨樹一幟。說唱藝人右手敲鼓,左手打“犁鏵鋼板”,邊說邊唱,鼓敲得響,嗓門要大,而沙啞的嗓子恰恰能表現出山東大漢的氣勢,再根據故事情節配以各種動作,煞是吸引觀眾。




琴書的表現形式不一,有說有唱,一般以唱為主,以說為輔,唱腔優美動聽,富于變化,《臺兒莊大捷戰》、《贊古城》、《劉二姐算卦》、《孝母》等曲目由演員們精心準備。淮北大鼓唱腔高亢婉轉,地方特色濃郁,多采用地方小調或吸收其他地方戲曲劇種曲調,語言詼諧幽默,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鼓詞兒,又稱魯南小鼓,表演者左手持板,右手執鼓棒,自說自打自唱,用魯南方言演唱,唱詞簡練,幽默詼諧。




船形街一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表演地。柳琴戲形成于清代中葉以后,距今約200多年歷史了,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區。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余味無窮,有種被拉魂動魄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因此被當地老百姓形象地稱之為“拉魂腔”。這里每天表演《喝面葉》、《狀元打更》等經典曲目,每次表演都令游客意猶未盡。



在大衙門街謝裕大茶行內,山東快書、琴書、皮影戲以及陶笛、葫蘆絲、古箏等器樂表演也是異彩紛呈。茶行內不僅可以品味清茶,休憩解乏,還能欣賞非遺演出,盡享傳統曲藝盛宴。



在白色幕布后面,老藝人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這是人們對皮影藝術的贊譽。




許多地方戲曲說詞唱句中帶著濃厚的鄉音土語,又因唱腔獨特,外地的游客往往只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卻聽不懂其中的詞句。為增加游客體驗度,在所有戲曲演出舞臺前安裝了字幕機,節目名稱和唱詞被顯示出來,并與表演同步,這令現場的觀眾不僅能感受本地戲曲的獨特韻調,還可以深入了解戲曲的內容和故事。近年來,臺兒莊古城不斷完善提升演藝項目,推陳出新,將最新的科技設備融匯至演出之中,表現力更加細膩,易于游客更好地感受我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