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納的小城盧卡是作曲大師普契尼的故鄉,這位憑著《蝴蝶夫人》、《圖蘭朵》、《波希米亞人》等膾炙人口歌劇而舉世聞名的作曲大師生于斯,長于斯,在盧卡接受了音樂啟蒙教育。這里古老的街巷與高高低低的教堂也深深地烙在大師的腦海里。
橡樹塔是盧卡的地標之一
除了音樂,盧卡還是意大利中世紀名城,有著“百座教堂之城”的稱號。去過盧卡的人,都會愛上那里無處不在的音樂氛圍以及休閑公園般的老城墻。
圍墻內的盧卡
每一個巷口似乎都可以瞥見一座塔樓的身影
盧卡的歷史很老,早先曾是伊特魯里亞人的居住地。公元前180年被羅馬人占領,后來成為文藝復興的重鎮。絲綢貿易帶來的源源不斷的財富,使它成為中世紀時和佛羅倫薩相抗衡的城邦。至今,女士貼身絲質內衣褲仍然是盧卡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16、17世紀,為了防御外敵,盧卡人在原來羅馬圍墻的基礎上建起了高約12米的護城墻,把盧卡的歷史中心完全包圍起來,這次修建延續了約一個世紀。1806年,拿破侖的妹妹艾麗莎和她的丈夫開始統治這里,城墻上的大樹就是那時種下。如今,盧卡城墻成為盧卡居民的空中公園。
盧卡城不大,整個古城被長達4.2公里的城墻溫柔地擁抱著,安靜地坐落在托斯卡納的春天里。寬闊的城墻上,林蔭夾道。這個城墻也是我所見過的最優美、最人性化的城墻,人們在上面不僅可以漫步、遛狗、騎自行車、在樹蔭下喝咖啡、睡大覺,甚至在上面并排開兩輛小車也不是什么問題。當然除了巡邏的警車,任何機動車是禁止駛上城墻的。
花三五歐元租一輛單人、雙人或四人的腳踏車,在城墻上的林蔭道上溜圈,是看盧卡城貌最好的方式。一邊是城外的森林和草原,一邊是古老城市的小巷、塔樓、教堂。望著這安靜美麗的盧卡古城,這樣的一個宜散步、宜騎車、宜談戀愛、宜無所事事的城墻上的環城花園,讓我想起咱老北京的城墻,如果當年梁思成、陳占祥的意見能被采納,如果北京的城墻能夠幸存,那么現在北京人的生活將會詩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