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黃金堰
古鎮的靈氣全來自澄清如練的白沫江,水充滿靈氣,水一動,便活了起來,水一活,古鎮便活了起來。黃金堰為平樂到下壩灌溉農用堰之一,乃先民為灌溉西岸萬畝良田而修建,由竹籠裝卵石筑成。相傳最初因水勢過大,筑堰失敗,于是大禹“撒黃金壘土”終于堰成,洶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內、外兩江,從此兩江之水滋潤了千頃良田,做到“水旱從人”,因名“黃金堰”。
水鄉
來到堰邊,租一竹筏,在水上飄著。江風徐來,水清風涼,慢慢地把竹筏往上游撐。江水不深,沒有水草的地方水清可見底。玩累了,我半躺在竹筏上的馬架椅子里,注視著這江面,感覺江面也沉靜下來。水流速很慢,青幽幽的江水,江邊郁郁蔥蔥的樹林,仿佛自己一下回到了千年前的哪個時刻。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叫和鄰船的打鬧聲,又把自己帶回了現實。在這寬闊平靜的江面上,這山清水秀之間,似乎自己的靈魂經過洗禮,來到這無塵的世間,遠離現代城市的喧囂,遠離工作的煩勞,在這綠水青山之間,使自己的精力得到恢復,并更加充沛了。
下得船來,來到興樂橋上,觀看整個堰口。江面竹筏點點,江邊戲水的人頭攢動,全然忘了自己身在何處。不覺得夕陽西斜,陽光斜鋪在江上,風吹波動,陽光點點,江面金光閃閃,像鋪滿了黃金,我想黃金堰的得名也許就在于此吧。
夜宿古鎮
晚上8時,家家戶戶高掛的紅燈籠都亮起來了,非常好看。平樂古鎮是最常見的四川古鎮,并沒有太多的特色,但是在夜色中漫步淳樸的街道和古鎮,也是件愜意的事情。畢竟,在農村城鎮化步伐不斷加速的今天,能夠保留傳統的建筑,保存平和的心境已經很難得了。
夜宿古鎮
夜色漸濃,街道兩旁的木排門也都次第關上了,調皮的光線穿過縫隙跑到外面來張望,似乎在跟我們這些外來客打招呼。天色如墨,秋雨淅淅,從窗的縫隙里,我仿佛嗅到了熟悉而遙遠的氣息:一會兒是黃桷古樹有點甘清苦澀的味兒;一會兒是窖酒的氣味兒;再一會兒是竹子的幽幽清香;秀遍g,我仿佛聽見千年古樹在風中的絮語,真得弄不清人是在夢里,還是在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