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上行,來到議事廳前地附近的巷子,腳下是葡式的黑白碎石路,鋪成波浪的形狀漫開去,不需要趕時間,只要慢慢走慢慢拍。不斷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翠綠中間或露出的一座座葡萄牙式建筑,這些帶有白色門窗框的小巧玲瓏的樓房,或粉紅或淡黃或淺藍,蘊含著西式的幽雅,坐落在到處供奉著土地神的巷道間,與古老的東方文化為鄰。這些院落門廊不大,進去后發現別有洞天,有些是畫廊,有些是會所,有些是靜謐的高檔餐廳。
走過一個斜斜的坡道,澳門著名的標志建筑——大三巴的背影赫然眼前。轉到正面,發現它不同于中國傳統的牌坊,作為曾經的教堂的一面前壁,它的墻面上刻繪著與宗教相關的圖案和雕塑,又精美又莊重。也許是已經矗立了三百多年的緣故,大三巴牌坊好像一個見慣大場面的智者,安靜地矗立,任憑腳下的世間獨自紛爭喧囂。大三巴前面長長的臺階上游客云集,但是僅僅一街之隔,就迅速淡了下來,恢復了日常的真實與平靜。澳門這片老城區的質地絕對過去式,這樣的街巷,讓人心頭不由涌起一股重回小鎮年代的心緒。如此這般令人意外的澳門,仿佛是一個懷舊的隱喻,甚至不經意間,就已經成了懷舊本身。她最好的時光,永遠在大部分外來者或那些迷失于娛樂世界者的想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