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買螢火蟲3天死一半

這是公園為螢火蟲找的最好的環境,但仍未能避免它們大批死亡。 記者楊林攝
7月12日,青島從廣西引進的一萬只螢火蟲放進中山公園,而這些美麗的小蟲僅在青島待了三天就有一半死去。有關部門解釋了螢火蟲大批“夭折”的原因,也有專家對這種“刻意”引進提出了疑問。
12日晚,青島從廣西引進的一萬只螢火蟲首次在中山公園內亮相,當晚兩萬市民為看螢火蟲涌進公園。而螢火蟲展出的第三天,不少細心的游客就發現,14日晚上看見的螢火蟲沒有第一天亮了,他們猜測發光的螢火蟲是不是少了?
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山公園有關負責人李博。“我們也發現發光的螢火蟲越來越少,14日,我們派人到公園湖心島的棚子里查看,發現大約有一半的螢火蟲死了。”李博稱,他們從引進之前就了解過螢火蟲的死亡現象,螢火蟲成蟲只能存活7到15天,首批螢火蟲從廣西到青島的路上就走了兩天,到14日時部分螢火蟲實際已經到了壽限。再就是大量游客觀賞螢火蟲時使用了閃光燈,這也加速了螢火蟲的死亡。此外還有個原因,雖然螢火蟲來青生活應該沒問題,但青島這幾天一直沒有出過太陽,這和廣西的氣候還是有差別的。
“雖然螢火蟲的數量少了,但展出效果不會受到影響,只是沒有之前那么‘炫’了。”李博表示,他們已經給廣西的螢火蟲繁殖基地報了增加螢火蟲的計劃,一直到8月25日,每周都會從廣西補充5000只螢火蟲。
有專家則對此表現出擔憂。“青島本地也有螢火蟲,按青島的氣候來說,出現的時間要比引進這批廣西螢火蟲的時間晚。”在青島市動植物專家于濤看來,螢火蟲是非常脆弱的昆蟲,環境稍不合適它們就很難生存。于濤調查發現,青島的螢火蟲并沒有絕跡,在嶗山流清河流域海拔兩三百米的地方就比較常見,因為此地植物多樣、背風向陽、環境潮濕、幾乎沒有人家,適合螢火蟲生長,這些地方想要看到螢火蟲還要等至少20天。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馬鞍子社區和浮山山頂等地,也有螢火蟲活動。
“花巨資引進螢火蟲,勾起人們的童年記憶,公園是熱鬧了,但刻意追求生物多樣性的做法結局如何,還有待觀察。”于濤稱,螢火蟲從城區消失,是因為城區內適合螢火蟲生存的大環境不復存在,買螢火蟲的錢不如用來改善環境。
□相關鏈接
引進獼猴松鼠 結局都不理想
為了豐富本地生物品種,從外地引入一些動物,這種做法在青島曾多次出現,但這些引進動物的最終結局,目前看多數不太理想。
2000年8月,為豐富嶗山動物品種,當時的嶗山風管委啟動了“引猴工程”,從四川峨眉山引進50只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獼猴,全部投放到北九水蔚竹庵景區。“當時還蓋了一個直徑十幾米的大籠子,但喂食的時候,不少猴子逃跑了。”于濤回憶,蓋籠舍、請飼養員花了不少錢,但猴子跑得卻越來越多,2009年,剩下的23只獼猴被圈養到了青島百雀林生態觀光園內。逃跑的猴子開始了“占山搶劫”的生活,這些獼猴“搶劫”登山驢友和附近山民的事情近幾年頻頻發生。于濤分析,嶗山本來是沒有獼猴的,且嶗山森林密度不高,野果、干果等較少,跑出去的獼猴長期挨餓,“引進獼猴的初衷是好的,但無疑效果是差的。”
2009年8月,青島市又從吉林長春引進50只松鼠,放養到八大關景區內。僅過了三個月,八大關內就見不到這些松鼠的影子了。事后調查發現,景區內有不少被野貓吃剩的松鼠尸體,還有的松鼠喝水時不小心掉到池塘里淹死了或者被車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