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各種仿玉及仿玉制品在市場上以假充真格外橫行,尤其是各色手鐲,造假程度足以亂真。那么,這些高仿的假玉手鐲是從哪里來的?又如何以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價格賣到了消費者的手中呢?記者跟隨研究和田玉的專家,一起來到了全國最大的玉石交易集散地,河南鎮平一探究竟。
河南鎮平是著名的“中國玉雕之鄉”。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玉種在這里都有加工和銷售。而近幾年,一種由玻璃和其他化學原料制成的高仿玉制品在這里漸漸走紅。
這家位于眾多店鋪之間、門頭沒有明顯標識的加工點就是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高仿玉加工中心。十幾位工人忙里忙外,院內的爐火也燒得正旺。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負責人和田玉高級鑒賞師馬國欽稱,“它實際上是制玻璃材料的工藝流程
還是玻璃工業的工藝流程 。你看玻璃它加工完以后 最后有個淬火 他得讓它的溫度慢慢降下來 要不然否則它很脆。”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鉀等玻璃合成物再加入不同的色料,出品的高仿玉便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仿白玉的白色制品、仿碧玉的綠色制品、仿芙蓉石的粉色制品以及仿瑪瑙的彩色制品等等,這些模坯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便成了各種高仿玉的手鐲。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負責人和田玉高級鑒賞師馬國欽稱,“鍋里面放的沙子 鵝卵石的沙狀 然后它就通過打磨 自己滾磨 滾滾把這個玻璃表面拋光,這是拋光的一個工藝
讓人吃驚的是,這些高仿玉的仿真程度非常高,玻璃制品中特有的氣泡等特征非常微小,需要在強光下細細觀察才能發現。記者在廠家了解到:一個鐲坯大該能出五到七個寬窄不同的手鐲,而售價只有七塊錢。算下來一只手鐲的成本只需要一元至一元四角。對外銷售點售價也只有每只2.5元。此時,它們的身份還是“高仿玉制品”。廠家和銷售點都明明白白地標著
“高仿玻璃的仿玉手鐲”等字樣。在鎮平石佛寺玉市場,經銷這些高仿玉的攤點不下百家,每家每天的銷量少則幾百只、多則上千只。售價也變成了十幾元至二十幾元不等。
“記者 :你一天最多能批發多少這個?
商家:要多少批發多少。有嘛。我這多的很。
記者:都賣哪兒去呢?
商家:全國各地都跑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