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未來 國產新能源車發展趨勢

2014年的北京車展不負盛名,有上千余款車型亮相,全球首發車達118輛,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首發車多達79輛,占比超過六成。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國產新能源車型,幾乎本土的各大汽車制造商都推出了全新或者改款的新能源車型。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成立的品牌騰勢電動車時尚版在車展上市,北京地區消費者在享受補貼之后還需要25.5萬元購車。比亞迪發布了三擎動力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唐”,上汽集團將有榮威新能源車型家族的整體亮相,包括純電動車型榮威E5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榮威550以及一款基于榮威950平臺的燃料電池車型;上汽大通將推出國內首款增程式電動寬體輕客V80 Hybrid,填補寬體輕客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空白。
國人對于新能源車抱有一種復雜的態度,這個在國內還算有點新鮮的領域涉獵到新的技術,在對中國制造目前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型在中國的發展顯得過于戰略化,尤其本國產的新能源車型更是沒有帶來太多正面的效應。
為何過于戰略化?國家出臺支持新能源車型的補貼政策,一系列的優惠和優先條件其實讓消費者開始思考新能源車的優勢和不同,但是配套設施并未完善,車輛的出行其實是受到制約的,所以一些有實力的廠家不得不親自興建充電樁來解決售后問題。
所以很多廠家尤其是自主和合資企業更多的是將戰略部署到新能源,而能夠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新能源車型少之又少。國產新能源車型其實還要面對一片質疑,新能源的車型一般都比燃料車貴,能說服消費者接受新能源車型價格就必須進行控制,因此,很多進口汽車品牌想到了合資企業,將車輛國產,自主品牌想到了自己研發價格更有優勢,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技術開發氛圍,很多新能源的核心技術都依賴于國外,消費者明顯對于這些花里胡哨的宣講信任不足。
就像有人認為,中國要想借助新能源的機遇彎道超車也許會是一條艱難而曲折的道路,在技術競爭、工藝競爭氣氛還未形成,汽車新技術研發底蘊不濃厚的情況下激進的發展將導致斷層。車企又不能在這場曲折而艱難的新能源道路上袖手旁觀,然而我們終將會迎來新能源汽車輝煌的年代,只不過這需要多花些時間。
更多的精彩汽車資訊、優惠信息、精彩活動敬請關注:
官方微信:新浪汽車濰坊站
新浪濰坊汽車購車網友交流群:230219824
- 比亞迪唐相關新聞
- 比亞迪唐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