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2017年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計劃說明
一、學院介紹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科研單位,是教育部在國內首個批準的傳媒綜合學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外辦學函[2014]67號通知,批準書編號:MOE11USA02DNR20141596N)。學院以“匯聚全球精英 傳播中國智慧”為理念,集納中國傳媒大學的傳媒多學科交融優勢,形成中傳-紐約理工傳媒技術中心、中傳-諾丁漢全球傳媒管理中心、中傳-密蘇里國際新聞傳播中心,逐步建成一對多合作辦學的現代國際傳媒綜合學科體系。依托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覆蓋23個國家和地區的65所一流國際傳媒高校的教育資源,采取“1+N”辦學模式,由中國傳媒大學分別與聯盟盟校在新聞、影視藝術、動畫與數字媒體、創意產業管理領域開展國際聯合學位培養,力求通過國際化推動傳媒高等教育的改革,推動傳媒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聯通高等教育與傳媒業界。國際傳媒教育學院是中國教育交流協會中外合作辦學傳媒與藝術學科專家評審委員單位,是國際化推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實驗示范機構。同時也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外合作辦學傳媒與藝術學科工作組召集單位,是教育部、科技部 “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基地。
二、培養特色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致力于培養一批“熟知全球傳播規則、能夠參與全球傳播事務競爭與合作,運用先進的、國際通行的傳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參與或領導國際團隊為中國的國際化發展貢獻中國價值和中國智慧”的傳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暨“GMC培養計劃”: Global,培養中西文化融合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大使;Media,培養藝術、技術、管理融合的現代復合型傳媒人才;Citizen,培養根植鄉土,有責任心、有行動力、有擔當的現代國際公民。
根據傳媒全球公民GMC人才培養計劃,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實行中外雙方聯合培養方案,進行國內三年,海外一年的雙校園培養。目前,學院共引進國際課程139門,由外方教授全英文講授。常駐外教課時量占專業課程總量的65%。
特色培養項目有:
1.“國際傳媒大講堂”系列講座
該課程作為系列開放型社會實踐課程,以“匯聚全球精英 播中國智慧”為理念,邀請國內外傳媒業界資深專家、產業領軍者和創新先驅,聚焦傳媒前沿,進行強強對話,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傳播競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傳媒全球公民-GMC”。課程邀請來自中央電視臺、國際通訊社和中國一流數據新媒體的首席專家,面向本科生啟動多層次講座,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2.“國際時政前沿專家講座”課程
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立場的國際傳播人才為目標,在中宣部國際傳播局的指導下,學院邀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外交學院等各領域的一流專家,針對時政熱點和國際關系,進行“國際時政前沿專家講座”系列課程,以幫助青年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國際時政和中國國情,打造具有世界胸懷的傳媒全球公民。
3.密蘇里新聞教學周活動
以國際化教學為核心,以新聞傳播學前沿為導向,學院邀請密蘇里新聞學院資深教授,全英文授課,講授“媒體融合新聞報道的藝術和技術”(Techniques & Arts for Media Convergence Reporting Journalism),融合媒體報道基礎(Media Convergence Reporting Basics)等系列課程,并運用享譽全球的“密蘇里方法”進行專業指導,實現了充分的教學互動和資源共享,成為學院國際新聞學科培養機制的重要一環。
4.國際英語中心
學院重視強化英語教學,制定了相應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與紐約理工學院(NYIT)、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TU)的多次談判,合作建立國際英語學習中心,探索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順利出國留學。目前,學院已與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TU)和美國的紐約理工學院(NYIT)合作,分別開設NTU PEAP課程和NYIT ESLI課程。
5.CAS文化產業調研(Creative Action Service)
每年暑期,學生根據研究專題方向,分組去往聯盟盟校(英國、法國、瑞士、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和中國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開展專題調研。
6.國際化實習及就業機會
學院依托豐富的國際傳媒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專門的就業指導和赴國際企業實訓機會。學生可根據能力和興趣,選擇到全球知名傳媒、藝術和科技公司,以及國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國家級影視創作中心、國際會展中心進行實習,同時有機會根據政策享受國家留學創業孵化,入駐國際傳媒科創中心。
三、師資力量
依托我?!叭瞬艔娦!睉鹇?,通過內培外引,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外國專家教學團隊。通過機制創新、平臺建構,學院實現了中外教學資源的匯聚,形成了以“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以“三個三分之一”作為搭建國際型教師隊伍標準的教學師資體系,為國際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分之一外方沉浸式教學導師。學院形成了外方合作院校師資的長期駐校教學機制,目前學院常駐外方師資達25人次,同時每學期還邀請外方合作院校相關專業其他教師進行短期訪學,來自30所知名國際傳媒類大學的56位國際大師或國際教授受聘擔任客座/講座教授,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創新的科研和學科創新的合作基礎。面向學生進行前沿講座教學。
三分之一中傳國際創新課程導師。學院與中方相關合作學院確立了“合作項目負責人長效化辦公機制”,陸續已有60余位中方教師為學生授課,其中博士、副高職稱教師比例占到了80%以上;同時特別邀請校內教學名師,教授及專家參與授課;組織中外教師見面會,持續推進教學國際化。
三分之一業界優秀導師。通過教育部特色項目“國際教授工作室”資助的方式,每年邀請十余位專家對學生進行1-2周的專題教學;通過“國際平臺課程——國際文化傳播前沿課”的方式,讓在京的國際學者進入到教學團隊;同時,學院邀請業界導師及大咖,如中央電視臺、建設銀行、財新傳媒、韓國SBS綜藝局、國家一級導演、零點集團等在內的三十余位業界精英人士為學院業界導師,納入教學團隊。
四、出國交流
學院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有連續兩屆研究生(共計86人)全部順利前往紐約理工學院學習。首屆學生中,有6位優秀畢業生分獲紐約市級和紐約理工學院校級榮譽。2017年傳播學專業將有15名本科生前往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進行為期兩年的海外學習,4人前往該校進行學期交流訪學,5人前往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進行學期交流訪學。
截止2016年,學院已成功舉辦了“瑞士洛嘉諾電影節暑期學院”、“中歐傳播法青年領袖遴選計劃”、“法國高布蘭動畫學院大師班”、“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時尚攝影與藝術圖書暑期班”等項目,為學生提供了第三國國際交流與實踐調研的機會,部分優秀學生獲得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全球暑期學院獎學金”。
五、實踐成果
2016年學院實踐教學設計了9個暑期實踐教學項目,供學生自由選報。我院參與暑期實踐教學項目的同學共有151位,全部學生均認真完成實踐教學任務,通過了考核。37%的學生參與了國際實踐項目,出色地完成了實踐教學課程,取得引人注目的實踐成果,例如:
2016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由“ICUC國際數字影像融媒體創新孵化基地”制片,我院2015級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參與創作的《孫中山與宋慶齡》大型紀錄片,引來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2016年自主研發的聚焦人工智能的大型科學挑戰類節目《人機大戰》已在CCTV-1立項成功,獲得央視節目創新大賽第一名,并被評為年度重點項目。
“美麗中國實踐采風計劃”和“國際影像絲綢之路”是集國內外創作、展映、評獎為一體的青年影像創作實踐項目。兩個項目的成功運行依托于我院與國內外政府機構、高校及熱心教育公益的企事業單位共同建立的學生創意實踐基地。2015年該項目產生了十部達到廣播級別的微電影、紀錄片作品。6部微電影作品入選CCTV-7“三農人物”《十年十人》微電影優秀作品展播目錄,其中我校學生宋燚導演的《艱難之路》獲得“第三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最佳作品獎。同年我院與丹麥新聞學院合作舉辦的“國際影像絲綢之路——丹麥”項目產生4部廣播級優秀紀錄片,其中我院學生苗一峰、王鐸等擔當主創的《活在當下》獲得第49屆美國休斯頓國際電影節視頻大賽單元研究生級別銀獎及第四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一等獎。2016年,我院又協同校組織部舉辦了“韓國文化產業調研計劃”,創作了一部長達2小時的紀錄片作品;協同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旅游局舉辦了“美麗中國實踐采風計劃(萊蕪站)”,其中我院學生謝婧、王琳、文藝濛、郇然、鄭博文等共同創作的紀錄片《農民韓克的導演夢》入圍北京電視臺主辦的第五屆“青春的紀錄”大學生紀錄作品大賽;協同廣西賀州市遠程辦舉行了 “美麗中國實踐采風計劃(賀州站)”,并議定了進一步的合作計劃。
六、畢業就業
學院設立全球職業規劃中心,全面引進外方合作學校的國際留學及國際傳媒職業發展計劃,通過國際傳媒咨詢委員會、國際校友會,全程指導學生赴美國和英國學習交流,并開展國際實習計劃和國際傳媒職業發展規劃。常設國際傳媒藝術館,國際傳媒創業孵化平臺,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支持下正在建設“國際傳媒留學創業園”。
按照GMC人才培養計劃,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國際組織、國際知名傳媒、技術公司、國內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文化傳媒機構。目前,學院首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去向包括紐約聯合國總部、紐約百老匯、華融資產、網易、搜狐等國際組織、國際知名媒體公司、國際知名文化及網絡公司。用人單位及畢業生對學院的GMC(傳媒全球公民)中外聯合培養方式高度認可,相關單位對我院首屆畢業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七、招生計劃說明
說明1:傳播學(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模式及學位
【中傳-密蘇里學習模式】
凡在中國傳媒大學完成第一、第二學年學業,并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的學生,國際聯合管理委員會將根據GMC 國際綜合素質考評排名從優選拔15名學生赴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第三、第四學年的學習。學生需滿足的三項條件為:
1.新托福 (iBT) 100 分及以上或雅思總分7分及以上(各單項不低于6分);
2.前兩學年綜合學分 GPA3.2 以上;
3.按照規定注冊中國傳媒大學和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學籍,出國學習期間中方學費的繳納,按照《中國傳媒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生出國期間的學費管理辦法》執行;海外學費按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生學費標準收取。
學生赴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學習期間,培養計劃按照外方教學計劃執行。
1.學生完成中外雙方聯合培養方案,符合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申請中國傳媒大學畢業證書、學士學位。
2.學生完成外方教學計劃,達到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 Bachelor of Journalism學位證書。
【中傳-中西融合學習模式】
該模式以在中國傳媒大學校內學習為主,采用中西方融合的國際培養計劃。第一、二學年以傳媒全球公民-GMC通識課程為主,由中傳及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盟校的國際教授共同執教。第三、四學年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由來自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及中國傳媒大學和國際傳媒教育學院特聘的業界導師、國際教授共同承擔。
學習期間,學生可申請前往國際合作盟校進行國際學分學習和短期交流。出國培養期間學生需按照規定支付中國傳媒大學和外方學費。學生完成中外雙方聯合培養方案,符合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申請中國傳媒大學畢業證書、學士學位。完成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規定課程,可獲得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學習證明。
說明2:廣告學(中外合作辦學)和文化產業管理(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模式及學位
學制四年,學生按中國傳媒大學和美國紐約理工學院雙學籍注冊,全程執行由中外雙方共同制定的國際聯合培養方案,學習期間全程有外籍專業教師進行指導,開展國際化培養。培養模式按照國內三年,海外一年執行。
1.學生完成中外雙方聯合培養方案,符合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申請中國傳媒大學畢業證書、學士學位。
2.學生完成中外雙方聯合培養方案,英語成績達到以下兩項要求中任意一項:①達到紐約理工學院英語課程考試要求;②TOEFL iBT80分及以上或IELTS總分6.0及以上,符合紐約理工學院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得紐約理工學院頒發的Bachelor of Fine Arts in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and Technology,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