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濱州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灣、西接省會濟南,恰是山東省“一藍”、“一黃”兩大經濟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交匯處,同時也是“一圈一帶”規劃確定的“濱淄濟聊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特殊的區位優勢,濱州緊緊抓住前所未有的疊加發展機遇,在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碩果累累。10月29日,“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山東濱州,探訪這座跨黃河而居的城市在“一圈一帶”發展規劃的推動下,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煥發出嶄新的勃勃生機。
做足“水”文章,生態共建打造旅游新格局
10月29日,“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記者來到濱州秦皇河濕地公園,飽覽河兩岸樓閣掩映、曲水環彎之美景。作為濱州市城市規劃和生態共建的特色名片,秦皇河濕地公園吸引了眾多關注。公園位于濱州經濟開發區東部,總規劃面積為113.6公頃。整個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依托該區域自然地形,保留原生樹種,以匠心獨運的設計,將生態開發、環境保護和旅游融為一體,形成了大量的生態島景觀。
一路邊行邊賞,采訪團記者來到了景觀別致的荷蘭風情園,矗立在河畔的巨大風車格外引人注目。清風過處,五顏六色的風車徐徐轉動,一瞬間記者仿佛置身風車之國,體味別樣的異域風情。不時有市民在秦皇河畔散布、嬉戲,更給整個公園增添了幾分悠閑浪漫的氣息。置身美景中的外地游客恐怕很難想象,就在20多年前,秦皇河還只是一條雜草叢生的灌溉渠,由于缺乏治理淤積嚴重,曾長期影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2011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濱州經濟開發區正式將秦皇河公園工程建設提上日程,經過前期多次規劃,當地政府確定了“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產業帶”的思路,把秦皇河公園建造成集水利、文化、旅游、休閑、實用為一體的綜合水利風景區,分為河畔居城、郊野公園、沙洲濕地三大景觀區,并于2013年9月正式向游人開放。
秦皇河濕地公園的華麗蛻變只是濱州生態文明共建的一個縮影。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輻射圈層的重要節點,依托依河傍海的城市特色,濱州正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建設北部濱海生態旅游基地,重點提升“四環五海”工程建設。以生態共建“大圈”帶動旅游產業“小圈”發展,濱州這座位于渤海之濱的城市將做好“水”文章,做出“水”特色,深入挖掘整合黃河文化與海洋文化資源,創建全新的生態文化旅游品牌。
“中國風”與“高精尖”相印生輝,濱州產業升級結碩果
白墻灰瓦,雕梁畫棟,蓮花盛放,詩意盎然。一路暢游,穿過“蓮池月夜”景點向南,一片水墨畫般的房屋倏然入目,近旁一朵造型為盛開蓮花的巨型建筑尤為搶眼,這便是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園中頗具特色的蓮華書院。老房子,大戲臺,高門樓,11棟保存完好的南方徽派建筑仿佛在述說濱州城千百年間的風雅。如今,這里已成為濱州市吸引優秀人才集聚、融合科技和文化、交流文化藝術的重要場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亮點,濱州市致力于打造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高地,在全省規劃的濱淄濟聊大產業帶上熠熠生輝。
“建設文化產業高地是濱州整個產業升級鏈中的一抹亮色,除此之外,濱州傳統工業向‘高精尖’產業的全力轉型升級,正在為我們的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大的力量。”濱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確定的兩條產業聚集帶,濱州將毫無疑問成為“濱淄濟聊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做好這一環節,濱州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在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紡織家紡、油鹽化工、裝備制造基地,全省重要汽車零部件和食品工業基地的同時,堅持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努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力爭成為“濱淄濟聊產業帶”上的經濟新增長點。
山東民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采訪團記者走進寬敞明亮的實驗室和標準化的聚葡萄糖生產車間,參觀普通原料變為“高精尖”產品的全過程。作為一家集生物制品、功能糖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民強生物積極探索高端生物產品的研發推廣,順利實現傳統化工行業到新興生物制造業華麗轉身,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上穩步前行。
民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法民向采訪團記者介紹,為在世界上掌握話語權,將產品推向世界,民強生物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自身生產、發展需要,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管理機構,并配備了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滿足生產、技術發展與質量管理的需求。公司采取措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申請專利20項,三項科學技術成果已被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北區崛起新動力,打造省會經濟圈最便捷出海通道
作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因素,“兩區一圈一帶”四大區域戰略正在現實中影響著濱州的經濟地理走向。濱州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灣、西接省會濟南,恰是“一藍”、“一黃”和“一圈”的交匯處。緊抓區域發展機遇,以北海新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發展臨港產業,推動北部沿海經濟快速崛起,成為濱州在經濟地理上的戰略選擇。
濱州北海新區位于我省最北部、渤海灣西南岸,近海擁港、未利用地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低,發展優勢十分突出。去年10月,隨著一艘艘巨輪落錨停靠位于北海新區的濱州港海港碼頭,濱州港海港港區起步工程——2×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成功試通航,標志著濱州“海港夢”成為現實。與之相呼應的是濟濱高速、德龍煙鐵路、黃大鐵路等干線道路的積極建設,條條大路通港口,力爭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打造最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
長期以來,濱州始終面臨著“臨海不見海,沿海不靠海”的困境,北海新區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尷尬。據了解,新區成立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2%,GDP年均增長34%,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82%。從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開發建設來看,建好濱州港、規劃好臨港產業發展,對今后濱州乃至全省的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