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記者 李兆輝
山東省委、省政府去年召開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拉開了濟萊協作區建設的序幕。一年多來,萊蕪錯位發展、主動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較好地發揮了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先行示范區作用,為全省區域一體化發展積累了經驗。31日,萊蕪市濟萊協作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楊榮泉在“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萊蕪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濟萊協作區一年來通過主動融入、錯位發展取得的破題發展。萊蕪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光遠主持發布會并致辭。
濟萊黨政主官親任組長 周調度月通報年考核
為更好融入“一圈”,濟萊兩市共同成立了濟萊協作區建設領導小組,兩市黨政主要領導任小組組長及成員,高層領導先后多次對接,多次召開領導小組專題會。據統計,截至目前,兩市聯合辦公室先后召集召開對接會議20余次,達成合作事宜10余項,印發專報7期,為加快推動濟萊協作區建設建立了高效的體制和機制保障。
楊榮泉說, 為確保各項重點任務的扎實推進和重要政策的有效落實,萊蕪市嚴格日常調度和督促落實,做到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年終總考核。。一年多來,萊蕪市“濟萊協作區建設辦公室“先后對22個牽頭單位調度60多次,編發周報48期,會同市委組織部考核辦對2013年度各單位推進情況進行了考核。今年3月22日,萊蕪市委王良書記、王磊市長親自召集召開全市濟萊協作區建設調度會議,對濟萊協作區建設進行再動員和再部署,更加有力地推動了協作區建設向深層次推進和開展。
兩個城共享一個資源 “5個同城化”為山東積累經驗
萊蕪市始終把交通、通信等作為同城化建設的先導,緊緊扭住事關全局的城際鐵路、公路等重點項目作為推進協作區建設的重要著力點。自今年1月1日起,濟萊城際快客正式開通,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運營,進一步降低了票價,增加了站點,延長了發車時間,增加了發車密度,初步實現了城際客車公交化運營。加快推進物流通道、旅游通道、高速通道等路網體系建設。同時兩市通訊并網升級、區號統一等事項取得重要進展。自8月1日起,濟萊兩地取消長途費、漫游費通信資費,通信同城化變為現實;統一電話區號的申請已正式上報國家工信部。兩市電視節目頻道交叉落地取得初步成果。
楊榮泉說,公共服務和資源配置同城化也深得民心。充分借助省會濟南在教育、醫療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通過同城化讓我市市民共享公共服務,增進民生福祉。目前已有110多所學校建立了聯盟關系。萊蕪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第二人民醫院、萊鋼醫院等我市醫療機構分別與省立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二附院、千佛山醫院等省城醫療機構建立了共建、幫扶、坐診、培訓等全方位合作,定期選派專家到萊蕪坐診,市民不出遠門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萊蕪參合農民可以在省立醫院等7家醫院就醫,城鎮醫療保險已實現在濟南市24家醫院聯網即時結算。在戶籍管理同城化方面,濟萊開辟了戶籍同城綠色通道,自6月份起全部實現了兩地居民身份證的異地換領、補領。在金融同城化方面,目前交通銀行、齊魯證券已在萊蕪設立分支機構,省人行正在就濟萊同城結算工作開展投資論證。成立物流聯盟,萊蕪特色農產品專營項目順利啟動,目前已有30家萊蕪優質農產品專營店在濟南開張運營。組建旅游聯盟,濟萊兩市可分別在對方城市設立旅行社分社及服務網點。兩市旅游年票相互向對方開放,全年可無限次瀏覽加盟景區。
深入推進同城化 爭取減免或降低濟萊間高速路收費標準
楊榮泉介紹,回首過去一年,濟萊協作區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望新的征程,各項工作正等待著我們繼續推進,美好的前景正等待著我們去奮力開創。
下一步,萊蕪將按照《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和濟萊兩市確定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研究,創新機制方法,加快各項重點任務的推進和重大政策的落實,推動濟萊協作區建設向深層次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創新推進機制,更加務實高效地推進濟萊協作區同城化進程。二是加快推進相關規劃的修訂、編制和實施,盡快啟動編制濟萊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空間發展規劃和交通、旅游、水利等重點專項規劃。三是加快推進城際鐵路為重點的交通一體化建設,盡快啟動濟萊城際鐵路可研和規劃設計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盡早打通濟南南部山區到萊蕪北部山區的旅游大道。爭取減免或降低濟萊間高速公路收費標準,構筑濟萊之間快捷交通體系。四是加快推進兩市城市功能對接。實現金融、公交、戶籍同城化,實現服務共享。五是加快推進產業合作,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以及文化、旅游、會展、物流等服務業,積極承接濟南產業轉移,為做強省會發展上下游產業提供配套服務;開展聯合招商、共建園區等合作模式,把萊蕪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六是加快推進資源共享。推進兩市在教育、衛生、文化、科技、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共享,開展魯中物流基地、魯中軟件基地、山鋼集團(萊蕪)鋼鐵精深加工物流基地等項目的規劃研究工作,加快籌建萊蕪保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