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第一年,山東旅游正加速探索全面轉型的科學路徑。
新常態對旅游而言意味著什么?國家旅游局規劃專家王興斌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大環境、大政策為旅游業持續、強勁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基礎和環境,但利好有個逐步釋放過程;同時,國民經濟減速、消化產能過剩、外貿增長滯緩等因素疊加,在一定時段內還可能會波及旅游經濟。
“2015是改革關鍵年。”省旅游局局長于沖在3月10日召開的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我省將通過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創新等實現旅游產業的創新再造,使旅游成為引領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牛鼻子”。
旅游發展結束“單打獨斗”
近年來,圍繞擴內需、傳承創新齊魯優秀歷史文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山東旅游策劃、創辦了“山東人游山東”、“好客山東賀年會”、生態旅游景區創建等活動,效果明顯。省旅游局局長于沖強調,綜合性也決定了發展大旅游必須融合發展,今年全省旅游綜合改革的重點就是推動全省建立健全旅游綜合協調機制。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參照國務院模式,山東省政府已正式成立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將于近期召開首次會議,辦公室就設在省旅游局。按照要求,省旅游局將協調農業、建設、宣傳、廣電、發改、財政、工商、公安等部門,推進資源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監管機制,優化消費環境。重點市、縣(市、區)成立具有綜合協調職能的旅游委員會也將獲得支持。
產業創新強化智力支撐
山東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陳國忠接受采訪時指出,回顧我省三十多年的旅游發展經驗,起步靠資源,發展靠資本,提升轉型則靠創新。隨著山東省旅游產業運行監測管理服務平臺和山東旅游智庫相繼上線運行,我省將更加強調以“互聯網思維”下的智力支撐加速產業創新。
在過去,旅游營銷憑感覺、憑經驗、缺乏數據分析的問題突出,忽視了游客的差異性需求。據省旅游局副局長周曉明透露,大數據監測平臺已匯集三大渠道、近六十類數據,以此為基礎,今年我省將對重點客源市場游客及潛在客源搜索行為、人群特征、消費需求、消費能力、出游時間與旅游信息獲取渠道選擇等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
同時,根據市場熱點,開發更多以特色專項產品、季節性產品為代表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和線路。一季度,我省將出臺《山東省旅游產品創新獎獎勵辦法》,吸引社會智力開展經典文化旅游項目創新。
購物是旅游消費中彈性最大、最有潛力的項目,當前我省旅游購物占全省旅游總消費的比重為23%,與全國30%左右的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分析顯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樣的小商品成了千百個景區的“共同特產”,讓游客提不起購買欲望。張明池表示,為化解這一問題,今年我省將積極引導海爾、青啤、九陽等知名品牌企業進入旅游商品研發和生產領域,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首先解決游客“沒得買”的問題。
服務升級引入“游客思維”
3月2日至8日,省旅游局組織考察組對15個申報環城游憩帶的城市進行了檢查和驗收。省旅游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季將在會上表示,排名前六位的臨沂、濟南、煙臺、泰安、威海、棗莊在規模連片發展、豐富休閑業態等方面呈現出諸多亮點。據介紹,目前鄉村旅游已成為占據我省旅游收入20%的新增長極,打造環城游憩帶這一整合城鄉旅游資源的休閑游憩空間,既是為了順應旅游消費更趨向體驗型、娛樂性和個性化的“新常態”,也是鄉村旅游以升級服務實現可持續快速發展的要求。
當前,景區尤其是高A級景區(景點)仍是旅游目的地吸引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缺乏競爭力、升級滯后的景區越來越不能滿足游客需求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會上給出的數據顯示,我省A級旅游景區和4A級景區總數均居全國第一,但全國景區綜合收入前十名我省無一上榜。
“重視數量,更要重視質量。”記者從張明池那里了解到,我省將在鼓勵支持各地申報、創建A級景區的前提下,控制A級景區數量增長幅度,強化退出機制,全面提升景區軟硬件設施條件和管理服務水平。針對關乎游客最基本需求的旅游廁所,我省將實行廁所不達標,A級景區、旅游目的地城市、度假區、生態示范區等評定“一票否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