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至元宵節半個月的時間里,菏澤市牡丹區王浩屯鎮水牛李村天天鑼鼓喧天。村里祖孫三代組建的麒麟隊,白天院內彩排,晚上村頭演出,使小村已經瀕危的“麒麟舞”較好的得到挖掘、利用、傳承和弘揚。
“麒麟舞”是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其娛樂、體育和文化價值都非常高,在我國廣泛流傳千百年,由于粗獷豪放更受到魯西南人民的喜愛。在“麒麟”舞動時,所有舞者必須具有靈活的步伐、手法和身法技巧,動作高度協調,同時要有各種高難度動作,樂器配合必須氣勢磅礴、粗獷豪放、特色鮮明,整體舞蹈都充滿了祥和歡樂。
水牛李村的麒麟舞傳承了數百年,但受各種原因影響已經瀕危多年。去年底,李鳳生、李成軒、李園景、李全德等幾位老人憑著當年的印象糊制“麒麟頭”,印花“麒麟皮”,扎管“搖燈”,并鼓勵兒孫們參與其中。沉睡了半個世紀的“麒麟”終于搖頭擺尾從庭院舞出來,踏著鼓點經過大街舞到村頭,成為菏澤市賀年會期間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