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決定草案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消息一出,立即在山東各地引起強烈反響。
26日,記者來到位于濟南趵突泉邊的“五三”慘案紀念碑前,看到不少路過的市民停下了腳步,默默佇立。市民鄒文卓告訴記者,得知國家將設立兩個紀念日的消息后,覺到非常及時非常必要,這既是對先烈和死難同胞表示哀悼,更重要的是警鐘長鳴,提醒大家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昨晚在新聞上看到國家將確定兩個紀念日的事,高興得一宿沒大睡著!”26日上午,地雷戰故鄉海陽市75歲的趙紹民說。曾拜地雷戰英雄趙仁興為師的他告訴記者,“有了紀念日,就是要讓子孫懂得珍惜,永遠銘記。”
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85歲的段學生說,“每年我都去給學生們講紅色歷史,已經講了390多場了,有了紀念日,就可以借勢開展更多活動,讓子子孫孫都勿忘歷史,牢記使命。”
“國家以立法的形式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確定下來,這有助于人民不忘過去、珍愛和平,有助于國家凝心聚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26日下午,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王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難掩激動的心情。
26日,在山東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沂南縣紅嫂紀念館內,“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強盛了,但歷史不能忘記,紀念日的設立能凝聚人心。
躺在病床上的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沂蒙六姐妹”之一伊淑英得知消息后,不禁又回想起那戰火烽煙的崢嶸歲月。她說:“現在有了這兩個紀念日,不僅讓經歷過那一段歷史的老輩人感到安慰,也是對現在年輕一輩的警示。”(晁明春 鄭書偉 杜曉妮 張環澤 王洪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