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討說法
尚未等到“成為政府扶持的對象”那一天,劉元彬此前租住的廢舊廠房就陷入了產權糾紛。為保障農民工一元公寓不會消失,臨沂市政府經過商討決定新建一個公寓。
2011年11月24日,投資兩千多萬元、設計容納1072人的臨沂市進城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暨臨沂零工市場開張,因為住宿收費仍為一元加之名字冗長,所以仍被俗稱為“一元公寓”。
作為有經驗的經營者,劉元彬參與了新公寓前期選址、規劃等工作,并認為規劃使用了他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方案。“當時投資選址,我是跟有關部門商議的,需要蓋多少公寓等都是和政府商量的。”劉元彬說,當時不少領導也承諾讓他管理新公寓,他還把“一元公寓”的經營方案上報給蘭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但最終啟用的新一元公寓管理人員中,并無劉元彬的名字。作為“補償”,劉元彬以每年51000元的價格,中標了公寓內唯一一家超市的經營權,同時獲得了公寓內三家食堂中一家的經營權。“但這根本都不掙錢。”3月27日,劉元彬在他那間十來平米的超市內,抱怨說,超市內幾乎沒有過十元的商品;至于食堂,則被規定毛利潤不超過25%。
他向記者坦言,因為覺得不公,自己至今拖欠著租金和水電費未交。
據了解,新公寓的管理將由政府多部門參與。臨沂市蘭山區在公寓內設立由人社部門牽頭,公安、城管、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人員參加的市場綜合管理辦公室,為區政府的綜合辦事機構,實行部門分工負責制,確保市場規范運營。
為保障公寓的公益性運營,每年臨沂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150萬元補貼。
雖然“政府承諾讓我管理新公寓”的說法已無從考證,但劉元彬堅持認為,“要不是說過讓我參與新公寓的管理,我為什么要把經營方案給他們,還要幫忙干那么久?”一提起這事,劉元彬就情緒激動。
劉元彬認為,在自己始創“一元公寓”的一年半時間里,這個勞務市場的知名度逐漸提高,來的農民工越來越多。政府選擇在他“一元公寓”的旁邊建設零工市場,也是看中了這里培育出來的市場和人氣。
他自認“被騙了”,甚至對財政每年150萬元的補貼憤憤不平。雖然表示自己像參與公寓經營管理并不是為了錢,但他又說,“讓我干的話,哪怕每年給我50萬補貼,我也干的比現在好。”
重回馬路市場
在政府版“一元公寓”規劃中,占地面積32.31畝的建筑中,除了六棟公寓外,還有辦公服務中心、勞務洽談中心、餐飲培訓中心、洗浴中心、活動廣場等配套設施。用工企業每天可進駐勞務洽談中心,選擇工人。
此前在受訪時,新建的一元錢公寓管理人員曾介紹說,那里設有專門的瓦工、零工等六個洽談專區,還有招工信息欄和電子屏。“不用走多遠在公寓旁就可以找到活。”
但記者采訪中卻發現,目前多項配套設施幾乎成為擺設。
3月27日清晨六點,臨沂大霧。數以千計的民工拎著工具、水杯走出公寓,在濃霧中重新聚集到馬路邊。只要有車來,不管是不是招工的,也不管是不是亮著紅燈,就都圍上去,介紹自己,攀談價格。
此時在新公寓內,曾經滾動顯示著當地最新的招工信息的電子屏,則早已歇業。
而在開放了一段時間的公共澡堂,也早已關閉。已在公寓入住多時的費縣民工老曹就搖頭說,“哪還有洗澡的地方!?”不過,他也表示理解關閉澡堂的做法,“沒辦法,有人素質太低,好多人洗完澡順手就把水龍頭擰走了,你說咋整?”
老曹此前也曾在劉元彬的一元公寓內入住過,雖然對現在新公寓有著不少意見,但他還是認為,現在的條件比劉元彬那時候好多了,“起碼是八人間,不再是大地鋪了。”
和其他人一樣,他也每天五點鐘準時起床,拎著東西出門。“就在馬路邊喝碗熱乎湯,來雇主了,趕緊上去看看。哪還有人到公寓里面去招工?”
盡管起個大早,但老曹還是沒有遇到合適的雇主。上午九點多,他起身回往公寓。路上,他遇到了劉元彬,笑嘻嘻地問:“老劉,你那有活沒?給介紹幾個唄。”劉元彬同樣嘻哈應付了幾句。
中午時分,前往劉元彬經營餐廳的人又是寥寥無幾。他再次向記者重申已經打定的主意,“能爭取到公寓管理權就繼續干,實在不行我就全部退出,重回建筑的老本行去了。”
看著同樣鮮有光顧的超市,他覺得新的政府版一元公寓,已經徹底失去了風頭,因為“已經好久沒有媒體來采訪,更沒有領導來視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