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東省各大景區獲悉,國慶黃金周七天內,各景區無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訴事件發生,亂寫亂畫損壞景區設施、尋釁滋事擾亂旅游秩序等重大不文明行為基本不見,但游客隨手亂扔垃圾雜物的行為頻頻發生,客流退去景區地面一片狼藉的場面。
各大景區假期垃圾清理量比平時多出兩到三倍。濟南趵突泉景區日均產生垃圾3噸,擁有過半免費區域的大明湖景區日產生垃圾近10噸;煙臺蓬萊閣景區和曲阜“三孔”景區日產生垃圾都在4噸以上。
在各景區每天收集的垃圾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保潔環衛人員在景區地面打掃而來,而很多垃圾箱卻是空的,隨手亂扔垃圾是讓各景區頭疼和無奈的問題。
假期第一天,記者在青島嶗山景區,看到不少游客隨地亂扔垃圾、“視垃圾箱如擺設”現象很普遍。
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長韓鳳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景區內攀爬古樹和古建筑、破壞景區綠植和設施、無視禁煙標志等種種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但更多的游客在景區內手持烤地瓜、紅心蘿卜等各種零食,邊走邊吃,垃圾箱明明就在不足十步遠的位置,可是吃完隨手就扔。”
據了解,泰山、蓬萊閣、“三孔”、天下第一泉等省內知名景區,每處都有40到60人的專職保潔隊伍,黃金周期間全部上崗值班,有的景區還成立了數十人的應急分隊,下到景區指定區域執勤,起到監督和制止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目的。盡管如此,大量游人隨手一扔的垃圾仍讓他們應付不過來。
對此,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王晨光說,出現亂扔垃圾等不文明出游現象,景區也不能完全推卸責任。他指出,景區普遍缺乏客流量公開公示機制,游客出行前無法獲得景區具體客流情況,導致景區“爆棚扎堆”。“人一旦多了,整體文明狀況自然下降。”同時,我省有些知名景區票價過高,容易讓游客產生一種“吃虧心理”,間接助長游客的破壞性出游心態。
對出行不文明,王晨光更多歸咎于當前國民素質整體不高。他說:“這不是旅游一個方面的問題,不能單指責景區管理不好,也不能一味批評旅游產業和旅游者,這是國民素質整體不文明在一個點上的展示和爆發。解決這個問題是需要政府、教育、社會風氣、家庭等參與的長期系統工程。”
業內人士分析稱,《旅游法》實施后,散客自駕游、自助游數量激增,這也對游客提升自身素質、培育文明出游習慣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