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開元寺遺址東側將添仿古建筑 效果圖公示

近日,記者在山東濟南佛慧山登山過程中發現,開元寺遺址保護效果圖已經悄然出爐。據悉,開元寺遺址將以就地保護和整理為主,而為游客服務的新增仿古建筑主要集中在目前開元寺原址東側的山澗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
從公示的效果圖來看,開元寺現有的遺址主要集中在南側,整理出游園路徑、臺階,周邊除了蔥籠的山體,還有開辟草坪,栽植綠樹,在東邊建有仿古建筑,西北方向也有仿古建筑,疑似景區服務用房。尤其是東側的仿古建筑,位于現開元寺舊址東側石窟造像所在山崖的東邊,這就意味著下一步要在這個山澗中開工建設。整個效果圖,透露著蒼翠,山體、遺址、草木及建筑渾然一體,和諧而自然。據了解,開元寺遺址位于大千佛山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佛慧山峰下深澗內,千佛山的東側,其保護建設方案早已編制完成,目前剛剛完成工程的招投標工作。工作人員透露,開元寺遺址的保護主要是對遺址的就地保護和整理,恢復重建疑似不在此次工程之中。
此前有關開元寺就地保護以及是否原址恢復重建討論的非常多,對開元寺遺址的保護整理得到比較統一的贊同,一些文史和建筑專家則明確反對恢復重建開元寺。反對者普遍認為,開元寺的輝煌屬于歷史,重建能否達到舊時的影響力不可知,也有假文物、假古董的嫌疑,僅需對遺址保護整理即可昭示濟南的歷史。山東意匠建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奎昨天告訴記者,縣西巷考古發現證實了開元寺的皇家寺院的地位和規模,大約20年前,他看過位于佛慧山的開元寺遺址,他當時就認為,就其規模和影響與作為皇家寺院的開元寺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不具有皇家寺院的文化特質。
濟南文史專家徐北文曾介紹,現存放在大明湖公園的明昌鐘,以前就掛在城內開元寺的鐘樓上。據史書記載,開元寺改建為濟南府署后,寺內僧眾無處可去,都遷到了開元寺的下院——千佛山東南佛慧山的佛慧寺中。自此,佛慧寺改稱開元寺。
相關新聞
老濟南48年前曾繪《開元寺》
開元寺在濟南非常有名,但有關開元寺的圖像照片卻少之又少。在2011年11月,本報與山東建筑大學聯合舉行的手繪老街巷、老建筑作品征集活動,濟南市民金都先生1965年繪畫的《開元寺》讓評審組專家眼前一亮,欣喜萬分。專家感慨:若恢復開元寺,該圖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金都老先生的這幅名為《開元寺》 的作品,創作于1965年3月30日。據介紹,那時的千佛山南麓,植被沒有現在這么茂密。上個世紀60年代教育、衛生及文化系統的職工每年都在千佛山前植樹,金都作為文化部門的職工連續好幾年都會到這里植樹。植樹對大多數人是枯燥的,而喜歡古建筑的金都卻充滿了樂趣,因為極具古典建筑美感的開元寺就在這附近。在植樹的間隙,他花了2個多小時創作了《開元寺》。
這幅作品中,主建筑是開元寺的大門,大門前有石頭壘起的臺階,一條石板砌成的小路直通臺階,大門前有一棵梧桐樹,梧桐樹的左側是麥田,再前面是兩棵桃樹。“這右側的房子是白墻青瓦的瓦房,瓦是小瓦,很漂亮。”在金都老先生的家里,記者還看到了他手繪下來的當時植樹時期的場景,人們搭了帳篷,還支起了大鍋蒸饅頭,一旁停放的自行車成為鮮明的時代記憶。(任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