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山東濟陽第五屆柿子文化節已經接近尾聲,但每逢雙休假日,徒駭河邊游客依然絡繹不絕。
“有旅游團到我們這里來旅游,有旅游學院的專家教授來垛石考察旅游前景,周末有這么多游客來垛石自駕游……這說明什么?這說明我們搞原生態鄉村旅游的發展思路是正確的!我們對旅游產業的探索是成功的!只要大伙齊心協力,就能為老百姓謀一條致富新路!”談起成功舉辦五屆的柿子文化節,垛石黨政干部認識高度一致。
按照縣委、縣政府深化與省會濟南對接融合,把濟陽建成省會后花園,建設“兩帶一區”,打造觀光、休閑、采摘“三位一體”近郊旅游品牌的決策,垛石鎮立足徒駭河生態休閑風景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效日益顯著。“駭河秋色”作為“濟陽新八景”之一,已成為濟陽旅游新名片。今年,該鎮借鑒以往經驗,籌備舉辦第五屆垛石柿子文化節,按照“文化性、互動性、趣味性、參與性”原則,以“生態垛石鎮,美麗鄉村游”為主題,準確定位發展方向,積極拓寬宣傳渠道,增加活動人氣,將垛石旅游推向新的階段。
“軟硬結合”
提升旅游檔次
發展旅游,“硬件”基礎很重要,它是留給游客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為此,該鎮加大投入力度,不遺余力改善徒駭河觀光帶及柿園風景區的基礎設施。
在金鏡柿園修建金鏡廣場,配套建設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滿足游客基本需求,提升了服務水平和園區接待能力。在金玉連波廊兩側鋪設磚道,串起了整片柿子園,取意“曲徑通幽”。同時,沿途設置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和娛樂,極具田園氣息。堅持以文化為魂,著力提升柿子節文化內涵。結合鎮域特色歷史文化,以垛石文化名人或歷史故事為名,對10個精品柿園進行了文化命名。精心制作宣傳彩頁,使全鎮旅游資源、亮點工作、歷史文化等圖文并茂,吸引游客了解垛石。
在“軟服務”上下功夫,讓游客在開心的同時收獲一份溫馨。為方便游客,該鎮在金鏡廣場設置了旅游咨詢臺,由專門人員為游客答疑解惑,兌換活動獎品,為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以柿為媒”
拓展合作空間
柿子文化節的舉辦不僅讓人知道了垛石風光秀麗,更讓人嗅到了這片熱土發展鄉村旅游的潛力。
在縣旅游局的關心幫助下,山東旅游規劃院的多名專家到垛石調研、考察,為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出謀劃策。當地積極招商,對接洽談項目;與安徽省皖陵珍稀動物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接洽,擬在垛石勝源度假村西側投資建設“濟北動物園”項目;就徒駭河開發先后與山東大禹文化公司、濟南月亮灣都市莊園等多次接洽;與濟南皮劃艇訓練中心積極洽談,建設徒駭河訓練基地項目。
“垛石開發徒駭河旅游資源,具備人文悠久、自然優越、交通便利、區域集中四個優勢。如果徒駭河旅游能得到順利開發,將與濟陽現有旅游資源有機結合,澄波湖、海棠灣、徒駭河、金鏡柿園、動物園、勝源梨園自南向北相互銜接,形成省城周邊一條新的特色近郊旅游路線。再融入一鎮一品特色農業,就成為富有田園休閑元素的鄉村旅游。”對于垛石鎮旅游發展前景,相關負責人充滿信心。
“以節會友”
增加旅游人氣
為烘托節日氛圍,增加旅游人氣,該鎮先后組織了斗雞斗羊表演、吳橋近景魔術、柿鄉尋寶、浪漫相親會等十余項文娛活動。其中柿鄉尋寶活動互動性較強,深受游客喜歡。字謎競猜、集報花活動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性,特色表演為活動增添了娛樂性。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豐富了柿子節內容,更為垛石旅游營造了聲勢、增添了人氣、提升了知名度。
據了解,本屆柿子文化節已累計接待省城及周邊縣區游客10萬人,接納自駕、騎游車輛3000余輛,省、市、縣電視臺、報刊、廣播電臺、門戶網站等50余家媒體參與推介宣傳,以柿為媒,垛石鎮原生態鄉村旅游獲得省城市民廣泛認可,形成較旺人氣。(王新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