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燕,今年53歲,從教30年,是山東省實驗中學的英語老師,也是“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團隊的發起人。今年8月因“中學教師創立公益助讀團隊 點亮鄉村兒童人生”的先進事跡,入選8月“中國好人榜”。

  早讀書 早受益

  2016年高惠燕帶頭啟動“天涯海角心連心”

  自2014年起,高惠燕參加了“山東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科教師技能培訓”志愿者支教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前往菏澤鄆城、濟南商河等地,與當地鄉村英語教師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其間,農村學校圖書匱乏、老師和孩子們讀書少的現象讓她憂心忡忡。“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為了生計奔波,根本沒有空閑的時間看書,也不愿意拿出額外的錢去買書。而孩子們接觸的書籍也僅僅局限在課本里。即便在學校中,他們也很少有自由的時間去讀書。有些學校的圖書室中藏書不少,但多被棄而不用。而且在交流過程中,我還發現很多學生懼怕交流、不太懂禮貌,這或許也與他們平時閱讀量少、信息閉塞有很大關系。”發現這些問題后,高惠燕一回到濟南就組織本班學生開展了多次書籍捐贈活動,自己還自費購買了一些圖書送給了支教班上的老師學員。

  2015年,商河縣一位鄉村小學校長的一句“希望你不僅僅來給我們上課,還能在更多方面發揮作用”的話,深深觸動了高惠燕,讓她下決心幫助解決更多鄉村兒童讀書難的問題。2016年,她與其他三位志愿者教師商討,啟動了“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團隊活動。

  “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主要是利用周末、放學時間,引導農村小學生好好讀書、健康讀書,進而把素質教育的理念灌輸進去。在活動推廣過程中,團隊也遇到過一些不理解的家長和村民,遭到不少冷嘲熱諷。不過,高惠燕和她的團隊從未因此放棄,反而更加積極地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幫助家長們樹立“家庭因閱讀而幸福”的觀念。

  在共同努力下,助讀團隊成員已從最初的4人發展到如今的近300名,截至2017年5月底,“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團隊已經建立了28個書屋。一年半時間,累計為家長推送家庭教育、親子閱讀報告20余場,每隔一周去書屋與孩子們共讀共享,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從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開始,高惠燕就立志成為最好的老師。向老教師學習、向書本學習,不斷提高,迅速成長為熟練型教師,1998年起擔任備課組長。1999年,考取山東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利用業余時間再次充電。2000年,通過全國中小學優秀教師出國留學考試選拔、赴英國留學半年,期間她接觸到了新的教育理念、體驗了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而成為她職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

  國外學習歸來后,在校領導的支持下,2002年,高惠燕開始嘗試帶領年輕教師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大膽改革。首先建立了英語新聞廣播室、英語閱覽室,將英語新聞廣播、視聽英語引入課堂;2005年,開設學校第一門英語校本課《美文欣賞》,引領學生閱讀經典,不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將學生的品質培養融入課堂教學中;在班里建立圖書角,自費購買圖書,和學生共讀共享,成為他們的文章知己。

  在高惠燕看來,一名老師,無論教授什么學科,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而且,育人重于教書。2005年,她被評為濟南市英語學科帶頭人。在2008年-2016年山東省暑期全員培訓期間,擔任并多次獲評濟南市優秀指導教師。

  2010年,在濟南市高三備考會議上,高惠燕分享了“以提升能力為立意,以閱讀為主線,以培養潛質學生為目的”的備考思路,并在山東省教學年會上作典型發言。

  2011年,獲得國家外研中心與教師發展協會授予的“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稱號。基于多年實踐撰寫的論文《高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獲得全國論文二等獎。

  2010年-2013年,主持濟南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研究”,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課型范例,撰寫了幾十萬字的研究成果。

  喜歡閱讀寫作。多篇教學隨筆、論文先后獲得國家級、省市級論文一、二等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優等生也需要關注》等文章刊發在《濟南教育》上。

》》更多“山東高考”新聞請點擊:2017山東高考網上高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