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禚基娥大學畢業就進入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成了一名光榮的特教教師。18年來,禚基娥憑著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特殊教育工作的無悔追求,用教師的神圣責任和慈母般的博大胸懷,在特殊教育這塊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殘疾孩子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獻身特教 無怨無悔
參加工作以來,禚基娥一直秉承“為殘疾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工作宗旨,默默無聞地工作在特教一線,把全部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殘疾學生,18年如一日沒因個人原因請過一天事假。2000年結婚時,我主動將婚期選在五一假期,放棄了17天的晚婚假。2004年懷孕生小孩時,禚基娥擔任著12個班每周24節課的教學任務,從不遲到、早退,直到臨產才走下講臺。2014年9月教職工查體時,禚基娥查出得了腎囊腫需要盡快做切除手術。當時禚基娥帶的學生即將面臨高考,教育教學任務特別繁重。懇求主治醫生將手術安排在十一假期。節后,又不顧自己術后虛弱的身體,依然決然地走上了工作崗位。師生們都心疼得說“真沒見過這樣‘傻’的老師!”既便這樣,每天面對至少4節連堂,有時甚至一天連著8節課,禚基娥絲毫沒有退縮,天天超負荷的運轉,直至把所有高三學生順利地送入大學的校門。別人問我選擇特殊教育是否后悔時,禚基娥說:“特殊教育是一個需要用良心來做的事業,每當看到聾啞孩子那天真無邪、渴求知識的眼神,想到家長把孩子交給自己時的那份信任和熱切期盼,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
愛生如子 傾心育苗
“用心做教育,用愛為人師”是禚基娥從教以來一直奉行的座右銘。2005年秋季始學,她轉入職專部擔任高考方向聾生的班主任工作。學生大多來自全省各地,差異大,參差不齊。為取得學生的信任,家長的支持,每年寒暑假,我不顧路途遙遠和勞累,自己駕車到學生家中進行走訪。為全力以赴地干好工作,2009年,我將家搬到學校附近。家與學校近了,禚基娥的家也成了學生的家。學生病了,不管何時,我都親自帶著學生去醫院治療;學生御寒的衣服沒帶夠,她就替學生買來棉衣;天氣熱怕學生上火,給學生準備好水果;外地學生早來學校一天沒人管,就帶學生回自己家?。幻糠曛苣?,還經常帶著學生們外出郊游、購物;有時,還結合迎和諧全運、創文明城市等主題帶領學生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開展清理宣傳欄、撿垃圾、維護車站秩序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對特教教師而言,“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則別有一層深意。與常人交流的障礙,無論在家庭中,還是社會上,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每當這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師。面對學生、家長的求助,我總是不厭其煩、盡心盡力的給予幫助。我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學生考上了長春大學本科,可是父母已年邁多病,還有一個同樣聾啞的姐姐,家庭非常困難,上大學的學費都是從銀行貸的款。為了節省開支,上大學后,該生一天只吃兩頓飯,且主要靠饅頭咸菜充饑。我無意中了解到這個情況后,通過個人關系找到省衛視《驚喜!》欄目,為該生做了一個專題節目,解決了大學期間的所有學費和生活費。
在我的真心感召、精心經營下,我所帶的班級被評為“市級優秀班集體”,同時,也成就了我的“省、市級優秀班主任”稱號。

業務全面 技能精湛
多年來,禚基娥一直擔任聽障高中六個班的素描教學任務,經常是一天4節,甚至是8節連堂,教學任務十分繁重。聽障學生高等教育的專業主要為美術方向,且專業分比值占總分的70%,因此教學的壓力可想而知。為此,禚基娥在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結合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積極探索適合聾啞學生特點的美術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禚基娥研創的“體驗—合作探究—引領”的美術教學模式,在山東省優秀教科研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她還把情感教育的理念巧妙地運用到美術課教學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取得了很好的教學實效。在2010年舉辦的全國第三屆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綜合運用能力大賽中,她上的美術課獲聽障組特等獎;在201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皠撔卤闭f課大賽中獲一等獎。另外,我還特別重視教科研工作對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先后主持參與了四項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兩次被為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被學校評為“學科帶頭人”,被市教研室聘為“學科中心組成員”;所帶的工美教研組被評為“市級優秀教研組”。至今,學校的高中學生升學率已實現了100%,本科升學率已高達70%,圓了一個個殘疾孩子的大學夢。
18年來,在特殊教育這塊土地上,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是用傲雪寒梅之性情,用綠葉般純凈的愛守護著這方靜土,踐行著“大愛無言、潤物無聲”的師德箴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禚基娥學生無論是正上大學的,還是已經工作了的,凡路過濟南,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來學??纯蠢蠋煟厴I的班級每年都相約到濟南,和老師聚會。2016年教師節期間,新浪山東為禚基娥做了“陪伴 成長”的專訪;2017年5月30日,中央電視臺CCTV13早間新聞為我做了“我拿什么奉獻給你”專題報道。中國文明網、中國特殊教育網、新華網、鳳凰網以及齊魯晚報、生活日報等多家媒體和網站也都為做過專訪及報道。
市級三等功、市五一勞動獎章、市職業道德建設標兵、濟南好人……一本本證書,一個個榮譽,一句句贊語,一份份激勵,是我獻身特教,無怨無悔的回報。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播灑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獲的明天。
》》更多“山東高考”新聞請點擊:2017山東高考網上高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