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3日,“國際金融方法國際研討會”(MIFN)第11屆年會在山東大學舉行。該年會已有10年歷史,學術性強,影響廣泛。本次年會預計規模50人,其中國外學者17人。在這25位國外學者中,有7位是該領域的頂尖學者。

  “國際金融方法國際研討會”英文縮寫名為MIFN,由歐美國際金融領域的著名經濟學家于2007年6月發起成立的一個國際性學術組織,旨在促進不同經濟背景和制度條件下的各國金融經濟學家的交流,促進各種國際金融領域研究方法的探索與融合。該組織重視加強計量經濟學方法和金融經濟理論之間的交互作用,為研究人員和各大學的優秀博士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和分享研究成果的一個平臺。山東大學被吸收為該學術組織聯盟大學的理事成員,并舉辦了第四屆MIFN年會,這是國際金融方法國際研討會年會第一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辦。

  MIFN前三屆年會分別在荷蘭、西班牙、盧森堡舉行。第四屆由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和山東省應用金融理論與政策研究基地承辦,齊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協辦。本屆年會吸引了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法國奧爾良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荷蘭中央銀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盧森堡大學、比利時那慕爾大學、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2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其中多位專家是國際金融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除東道主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的專家外,中國社科院、中央財經大學的多位國內專家也應邀參加了本屆年會。

  按照該學術年會慣例,年會工作語言為英語。年會議題包括:金融風險監控;金融危機的跨國因果分析;金融危機期間中央銀行的作用;貨幣危機預警機制;VaR風險模型回測;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銀行收益的波動性;主權信用危機、傳染效應與金融市場溢出效應;人民幣匯率制度演進與人民幣國際化;危機時期的財政政策;澳大利亞-亞洲商業周期演進;僑匯與金融開放;外匯市場的跳躍性特征;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匯率與商品價格的關系等。

  此次年會后,第五屆至第10屆年會分別在法國的奧爾良大學、澳大利亞的麥考瑞大學、比利時的那慕爾大學、法國的IPAG商學院、日本的關西學院大學和英國的肯特大學舉辦,山東大學參與和論文宣講為15人次,大多是海歸和年輕學者。舉辦年會和踴躍參會都大大激發了學者們的研究熱情,促進了年輕學者與世界名校及金融領域頂尖學者的交流。鑒于2010年首次由山東大學主辦年會的成功和后續年會山東大學的參與及研究成果的展示,這一切都得到MIFN學術組織理事會的認可和贊賞,理事會討論決定將第11屆年會再次安排在中國山東大學。

  與六年前相比,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科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和自科的重大研究課題,30余位來自海內外名校博士畢業的年輕精英加盟經濟學院,投身金融學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六年中,也曾成功舉辦多個領域的國際研討會,大量青年學者參會并宣講研究成果。這次MIFN年會回歸山東大學,也是對這些成果的檢驗和展示。承辦會議的能力和條件更加成熟。在山東大學舉辦年會,可使更多山大的年輕學者和碩博研究生受益,擴大山東大學金融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其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