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山東從臨沂大學了解到,寒假期間,為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要求,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指導精神,臨大藥學院組建了“科技惠農,助力扶貧”社會實踐團隊,深入第一書記幫扶村深入開展實施“富硒丹參”項目的后期研究工作。
臨大藥學院組織專家教授帶領該服務團隊奔赴平邑縣地方鎮小平安村,進行丹參采收以及數據結果分析。經過兩天的采收和后期的實驗數據采集分析顯示,小平安村的丹參畝產量、單株產量增幅喜人,而且由于采用稀土氨基酸二元配合物作為稀土微肥,與硒肥按照一定比例配施,可以有效提升丹參的外觀品質和丹參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能為村民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臨大藥學院的社會實踐工作著眼于深入基層、立足長效。立足農作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學院在去年暑假期間成立了“科技惠農,助力扶貧”團隊,并做了全年的工作計劃,利用“十一”、寒假時間等時間切實地做到承接暑期社會實踐的研究成果。
據項目指導老師郭紹芬教授介紹,本次實踐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引導高校青年教師和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充分了解農村發展現狀,尤其是中藥材特色產業在促進農村脫貧致富、增效增收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助力農村基層發展,服務基層群眾,將個人成長成才的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將個人的理想抱負融入新農村建設的蓬勃事業中。另一方面,高校師生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學以致用、研以致用,緊密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深入田間地頭提供切實到位的技術服務,帶科研課題、項目成果下鄉,讓廣大農民群眾從中受益,真切感受到科技興農、科技強農帶來的蓬勃生機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