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教育基地歷城二中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白武明教授、副團長徐德詩教授,山東省科普團副團長兼秘書長魏萍,歷城區科協季永忠主席,歷城區教育局龐振福局長,歷城二中李新生校長及師生代表參加了儀式,副校長李礦水主持儀式。

儀式上,徐德詩教授闡述了科普教育基地的重大意義,白武明教授和龐振福局長共同為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李新生校長介紹了今后學?破战逃媱潯@钚iL說,一直以來學校秉承“人生在勤”的校訓和“志達天下”的核心理念,積極踐行“為每一個學生搭建發展階梯”的辦學理念,尤其是近年來,強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科技創新教育、陶藝教育和藝術體育教育已成為享譽社會的三張響亮“名片”。收到學生創意50多萬份,申請到國家專利3528項。五大學科競賽方面更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0年至今,共獲得國際奧賽金牌3枚、全國奧賽金牌25枚、銀牌15枚,是山東省獲得金牌最多的學校。在過去的幾年中, 32位老科學家給同學們做了130多場科普報告,學生反響好、影響力巨大。今后,學校將借助科普教育基地這個平臺優勢,建設校本化的科普課程體系,利用科普報告、研學旅行等多種教育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歷城區科協季永忠主席在講話中提到要充分認識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立的重要意義,引導教育青少年學好科學、用好科學,并希望歷城二中以科普教育基地為依托,有效集成高端科普資源進校園,廣泛開展科普教育活動讓,讓更多的學生從老科學家身上學到務實求真、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優質品質。
老科學家進課堂 科普教育校本化
4月22日上午,白武明教授為高一全體同學作了題為“地球深部探秘”的專題報告。
白武明研究員首先從“地球的年齡”“地球為什么會有磁場”“月球有磁場嗎”等問題入手,積極引導同學對地球相關問題進行思考。為了更科學系統地回答這些問題,白武明研究員從地球內部結構,地核的形成與變化,地球磁場的形成等問題入手展開了講座,介紹了地球科學從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到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進程,從地球演化的角度講述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過程以及對地球表面地震、火山、海嘯等各種自然現象的影響。
白武明研究員的報告風趣幽默、生動形象、跌蕩起伏、精彩紛呈,他用最通俗的語言向同學們講述了深奧的地球物理知識,展示了科學的無窮魅力和無限可能,贏得了報告會現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參與科學探索的熱情和積極性。
4月21日晚、4月22日上午,徐德詩、白武明兩位教授,走進課堂,分別為同學們執教“地球災變——地殼變動與地震”“地球的年齡——放射性測年方法”兩個課題。
兩位教授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對實際問題如何選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給學生作了示范,并和學生對具體思路進行了探討,讓聽講的學生提前過了把研究生的癮,跟著大科學家體驗下真正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下如何做一個科學家,從而了解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學習,幫助同學們提高了科學研究的意識。
科學家與學生面對面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叩開科學殿堂的機會,精彩的報告為同學們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播下科學的種子,引領廣大學生走進科學世界,了解科學家在科學探索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感人事跡,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激發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開啟了智慧的大門。

科學家簡介
白武明: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溫高壓地球動力學開放實驗室主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高溫高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一直從事地球動力學計算機數值模擬和高溫高壓礦物物理的研究。獲得“趙九章青年科技獎”。主要著作《地球動力學》、《巖石圈物理學》等。
徐德詩:中國地震局研究員、原中國國際救援隊領隊。長期從事防震減災技術管理工作,曾任天津市地震局局長、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司長、震災應急救援司首任司長、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重大事項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曾多次赴國內外地震現場參加應急救援,2001年受命主持組建我國第一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并帶隊參加我國首次國內、首次國際地震緊急救援行動,F為《中國防震減災百科全書》應急與救援卷主編、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理事、中國老科協地震分會副秘書長。曾獲2004年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以及多次科技進步獎。
(文/張蕊 圖/許廣平 審稿/李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