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價格相差懸殊 防曬指標模糊
“防曬效果特別好,你看我自己和孩子都穿著呢。”省會青園街一家賣防曬衣的店主說。“它是什么材質的?防曬原理又是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店主含糊其辭地表示“專業的東西不太懂,反正都是專門防紫外線的材料。”在衣服的吊牌上,記者也并沒有找到防曬指數、材料等標識。
而在另一家經營防曬衣的店里,店主則坦言道,“說是防曬衣,其實也就是這么個叫法而已,但防曬效果總是有一點的。”記者留意到,在這些街邊小店里,防曬衣的價格非常“親民”,每件售價多在50元左右。
相對來說,商場里的品牌防曬衣價格則要高得多,售價一般都千元左右,相差較為懸殊。不過即便是高價格的品牌防曬服,在標牌上均沒有對防曬效果予以標注。“這款衣服嚴格來說叫‘皮膚衣’,主要性能是材質較透氣。”某戶外運動品牌的銷售人員介紹。記者查看標簽,發現材質是100%聚酯纖維,標簽上雖專門有防紫外線的標識,但并沒有防曬指數標識。
記者發現,市面上防曬衣的面料多以化纖、錦綸或聚酯纖維居多,除了店家的自我描述外,在標簽上基本上找不到生產廠家或生產技術、所用材質等,而關于防曬的信息更是很難找到。
說法:啥叫防曬服,國標說了算
超透明、鏤空、短袖……這幾乎是防曬衣的標志,這到底是普通的針織衫還是貨真價實的防曬衣?對于防曬衣是否具備防曬的功能,不少網友也提出了質疑。
隨后,記者從石市纖維監督檢驗及質監部門了解到,目前整個服裝行業尚無關于防曬服材料和效果的明確規定,因此對防曬服的質量也無統一標準。但防紫外線紡織品的質量有相關國標。《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中明確規定,只有當衣服的UPF(即‘紫外線防護系數’英文縮寫)值大于30,并且UVA(即‘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英文縮寫,是穿透力最強的紫外線)的透過率小于5%時,才能稱之為防紫外線產品,而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此外,記者查詢發現,防紫外線產品應該在標簽上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本標準的編號,即gb/t18830;2.upf值:30+或者50+;3.長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濕的情況下,該產品所提供的防護性能可能減少。因此正規的防曬面料制成的服裝,都會在其衣服標牌上標有明確的防曬參數,如果沒有,建議不要購買。
建議:穿淺色長袖衣服就可有效防曬
對于有效防曬,業內人士表示,衣服都有防護紫外線的作用,區別僅在于防護紫外線的多少。要達到防紫外線的效果,要么增加紡織物的密度、要么在紡織過程中增加一些特殊物質或在紡織結束后再增加特殊的涂層。廉價、輕薄的衣衫材質稀疏,廠家不可能花大價錢去添加特殊物質、特殊涂層。因此,所謂熱銷的透明多款式的防曬衣,防曬效果很難保證,更多的只是商家營銷的噱頭而已。“其實普通的衣物也都具有一定防曬作用。如淺色的長袖衣服可以反射紫外線,而且不吸熱,可以有效防曬。”一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