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鄭曉龍執導、周迅闊別熒屏10年的回歸之作電視劇《紅高粱》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由于改編自諾獎得主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張藝謀的電影版也珠玉在前,此次電視劇版《紅高粱》無論是選角還是制作都遵從“頂級規格”,而高達3億的回報和播出以來的好評如潮更讓這部作品越來越“紅”。
也是因為這樣,外界頗為好奇:這樣一個大牌云集的陣容究竟是如何集齊的?這株火紅燦爛的《紅高粱》又經歷了怎樣的耕耘過程?前日,電視劇《紅高粱》的制片人曹平在接受東方衛視專訪時,獨家揭秘了幕后故事。這位與鄭曉龍多次強強聯手的金牌制作人坦言,團隊對制作問心無愧,希望聽到觀眾更多的反饋,“《紅高粱》真的是一部誠意之作,我們相信這是一部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周迅一個“躺姿”拿下“九兒”
九兒是劇版《紅高粱》的靈魂,周迅嬌俏靈動的表現,讓一個機敏而果決的“烈女子”形象躍然紙上。九兒骨子里的犟、傲氣、堅忍,與“周公子”那股敢愛敢恨的勁兒融合得渾然天成,仿佛這個角色就是為她量身訂制的。因此,有網友盛贊,這是和以往形象相差最多的“九兒”,卻也是“最九兒”的一次詮釋。
那么,“九兒”又是如何花落周迅的呢?曹平透露,當時她和導演鄭曉龍與周迅數次接觸,都覺得她的氣質、狀態都很符合九兒的特色,“讓周迅去演17歲的九兒并不難,因為她身上有一種年齡感,透露著一股少女的天真,加上她的皮膚保養得非常好”。而在見面聊戲之后,這個決定更是板上釘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跟鄭導第一次和她在飯館見面,一起坐在榻榻米上吃飯,沒過多久她就很隨性自然地躺下去,以這種舒服的姿勢和我們聊天,當時我就覺得,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九兒啊,隨性率真,敢愛敢恨,她看著你的時候就似乎有一種內心的力量在吸引著你,簡直是神似!”
相比之下,劇中“男神”余占鰲的擇選也很有戲劇性。“我們定朱亞文,是因為覺得余占鰲除了要有農民特質以外,還要非常陽光開朗,這個豐富的形象很適合朱亞文。”在定了男主角之后,朱亞文更表現出驚人的努力,“他進組前正好和新婚妻子去希臘度蜜月,但他依然很敬業地在那邊每天暴曬太陽,本來很白的皮膚曬得非常黝黑,一進組的時候,我們都很驚訝,但也覺得很驚喜,更適合演余占鰲了”。
一天一集劇本,導演通宵朱亞文現場沖涼
選角獨到以外,《紅高粱》在制作上也誠意十足。曹平坦言,當初接下《紅高粱》,最大的壓力在于題材本身的經典和時間的緊張,“我們公司7月才定下接拍這部戲,9月就要開機,高粱不等人,所以籌備期非常短,只有一個多月。”
當然,時間短并不等于粗制濫造。為了在短時間內還原當時的歷史地域人文風貌,攝錄美、服化道、煙火特效,以及制片部門等各個職能人員每天都會提前查閱大量資料做準備。曹平透露,原本需要50名工人來完成的置景,劇組一口氣請了300多人,“我們在高密的時候,兩組有700多人,整整住了7個賓館!”同時,劇組派出多組制景工人到高密、臨沂、濰坊等各地制景,服裝也在北京緊急制作,“一般服裝要先設計后制作,這需要很多時間,最后服裝是一批批用特快專遞從北京寄往山東來保障拍攝。”
而最關鍵的一劇之本——劇本,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反復打磨。曹平回憶說,一般劇本創作都至少需要兩三年,但《紅高粱》的時間緊、任務重,“劇本不能更多地打磨,這當然也是一個遺憾。這次劇本大綱5月份才出來,后來,趙冬苓老師幾乎是一天一集劇本,寫好交給導演去修改,流水作業。”而導演鄭曉龍更為了改劇本開機后“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
而在表演方面,演員們也是卯足了勁。經典的“野合”橋段是在開機第三天就拍攝的, “當時高粱地里溫度有36℃,朱亞文一身的汗水直流,我們都勸他去賓館沖個涼再過來,他為了不耽誤拍攝,直接在現場用涼水沖洗。”高溫之外,高粱地里的蚊子才是最令人頭疼的,“我們買了20多箱滅蚊水,根本不管用,周迅、導演、工作人員腿上、臉上都是紅包。”
笑對觀眾疑問,誠意之作經得起考驗
自開播以來,《紅高粱》在東方衛視口碑、收視雙豐收,曹平坦言非常欣慰:“曉龍導演和我經常接到業內同行、專家和記者的電話,大家都表達了對《紅高粱》的肯定和贊揚。作為制片人,我還是很欣慰。沒有白辛苦,還是有收獲!”而媒體報道的超過3億的回報,在曹平看來,也是整個團隊追求精品的專業態度換來的,“導演非常重視我們對市場的意見,我也尊重他對藝術創作的意見。這可能是我們能夠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有機結合的原因”。
當然,隨著《紅高粱》的播出,許多愛書心切的粉絲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于這些不解和質疑,曹平很坦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接受善意的批評,這樣我們才會進步。”隨后,她更大方回應當下網上聚焦的幾大疑問。
比如,劇版《紅高粱》一改原著和電影思路,不僅以九兒的女性視角為中心,又讓她展開了與大嫂淑賢的心機比拼,似乎與《甄嬛傳》有異曲同工之妙?曹平坦言,視角的切換,是編劇趙冬苓的創新,也得到了莫言的大力支持,“以九兒的人物命運為主線,講述一個女人的成長勵志和傳奇故事,符合這部長篇電視劇的定位,也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審美。趙老師設計的九兒和淑嫻倆妯娌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劇情需要,也合乎情理,同《甄嬛傳》不一樣,因為都是曉龍導演的作品,才會有人這樣聯想。”
又比如,劇中增添了九兒與張俊杰的初戀等橋段,是否顯得稍帶“瓊瑤味”?“九兒和俊杰的初戀情感是很美好的,我聽到很多年輕觀眾非常喜歡這種設計。”曹平笑言,這樣的設計表現了九兒對愛情的渴望和她坎坷的人生經歷,“其實無論哪個年代,哪個國家,追求幸福和真愛是全人類每一個人的共同愿望。圍繞九兒展開的很多感情戲也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他們的愛與恨,故事也豐富好看。”
還比如,劇中出現的部分臺詞,似乎略顯“現代化”與當時的年代不符。曹平解釋說,《紅高粱》雖然是民國戲,但導演很強調要生活化、接地氣,“現場曉龍導演會把關臺詞,不合理的臺詞他都會同演員溝通,讓演員換一種方式來講。演員如果覺得有不太順口的臺詞,也會同導演溝通,導演會告訴他們怎么改,怎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