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先生近日在接受內地媒體專訪時說, “我的家在香港,‘長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遠不會離開香港。我再強調,即使日后出售業務都只是商業考慮,跟‘撤資’沒有關系。”
對于目前廣受關注的全球最大連鎖零售品牌屈臣氏母公司和記黃埔集團將從國內撤資的報道,李嘉誠先生的這一表態也成為堅定而有力的反證。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得知,這位全球知名華人富豪近期確實出售了上海、廣州等地超過百億元的商業物業,還曾經洽談過轉讓百佳超市項目,但和“長和系”單在北京、上海兩地的出租物業總面積就達500萬平方尺、總市值超過1700億港元相比,實在微不足道,難怪李先生笑稱所謂的撤資論“真是天方夜談,是一個大笑話!”。
而作為和黃集團旗下零售業務旗艦品牌屈臣氏,據記者從屈臣氏中國得到的最新消息,截至11月,屈臣氏中國店鋪數量已超過1600家,覆蓋290多個城市,較今年7月公布的1500店有明顯增長,基本以每天一店的速度擴張。
顯然,作為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業翹楚,屈臣氏在中國的步伐還在不斷加速。
3000店目標的背后,終端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在2016年底,在中國內地店鋪數量達到3000家,是屈臣氏一早設立的戰略目標。在過去幾年間,屈臣氏一直沿著此目標穩健有序地推進,并屢傳佳績。
作為和記黃埔旗下屈臣氏集團的保健及美容零售店,屈臣氏被認為是國內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業的開啟者,從1989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至今已24年,期間一步一腳印的發展軌跡清晰可見。屈臣氏在中國的多年歷程,是一個通過充分市場調研,探索中國市場經營,了解消費者習慣及需求,循序漸進發展的過程。
對于新的一年,屈臣氏方面這樣表示:“未來屈臣氏會將終端繼續下沉,開拓更多消費潛力的三四線城市,這也屈臣氏2014年最為重心的戰略部署。”屈臣氏強調,“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是屈臣氏永遠前進的驅動力”,而正是更多更熱烈的中國消費者需求,推動著屈臣氏將新的店面擴張大旗指向了內地廣闊的三四線城市市場。
其實,發展至今,屈臣氏在內地一二線城市的覆蓋已趨完善,更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期待著屈臣氏的進駐,他們對提高個人護理生活品質、以及隨時獲知最新產品資訊的渴望絲毫不遜色于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同時也具有不可小覷的消費力。從中國整體環境來說,中產階級的擴大以及城鎮化戰略,也為屈臣氏的三四線城市下沉戰略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