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二:實時補充身體的營養
夏季由于出汗過多,會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營養素的消耗。比如蛋白質在高溫下會被加速分解,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維生素可以提高人體的耐熱能力,也能保持體力,適當地增加攝取量也是必需的。
當身體大量出汗時,還會使體內的鈉和鉀流失過量,導致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降低耐熱能力,使人體更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所以,在平時的飲食中應注意增加對這些營養素的攝取。
原則三:調養心神最重要
《養生論》中記載:“夏日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思是說夏季更要保持心胸開闊、神清氣和,不能因為日常的瑣事而徒增煩惱,煩躁不安。夏季高溫悶熱,空氣的濕度也增大,很容易使人“情緒中暑”,出現某些過于激動的行為,給心臟帶來極大的壓力。再加上身體功能的緊張運行,更提高了發生中暑、休克,甚至是心肌梗塞的幾率。所以,情緒的平和穩定便變得非常重要。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玉米、馬鈴薯和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幫激動的情緒降降溫,同時提高心臟功能。
《素問·臧氣法時論》中說:“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夏季多吃一點食用醋和西紅柿等酸性食物,不僅可以斂汗、健胃消食,還具有殺菌的作用。苦瓜、苦菜等苦味的食物能夠退熱消炎、舒張血管和加快血液循環,適當的食用是夏季調養心神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