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朝金 張園)菏澤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院醫務部副主任韓凌,是首次被醫院派往英國學習的青年專家。并且韓主任將在英國所學的知識技術制作成軟件和圖像,傳授給沒能出國學習的醫生。
對于此次出國學習韓凌主任受益匪淺,并且感受頗深:
“2015年6月份,我被市立醫院選派到英國倫敦圣喬治醫院學習進修。這家醫院神經內科分成了普通神經內科和腦卒中單元,在普通神經內科也是以癲癇、周圍神經病、帕金森病、顱內感染、脊髓疾病、脫髓鞘疾病為主,但在神經遺傳和癡呆疾病治療上可以進行基因檢測,腦脊液也能進行很多特異蛋白的檢測。同時對診斷疑難的患者,周圍神經與腦組織活檢也進行得比較常見,這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診斷水平。在卒中單元幾乎每天都可以遇到阿替普酶溶栓的患者,這可能與患者能及時到醫院以及患者對溶栓的接受程度有關吧。一般溶栓后3天患者就可以出院或到當地醫院進一步治療,主要以口服抗血小板和降脂以及控制危險因素藥物為主,同時也進行血管評估,除非感染和全身狀況差,幾乎沒有其他靜脈輸液治療,我覺得這是與我們很不同的地方。由于東西方文化與習俗的差異,讓中國患者接受這種方案一時可能會很困難,可其方式方法仍多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之處。
目前該卒中單元聯合神經放射醫師正在進行急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取栓增加血管在通率研究。針對頸部血管狹窄的患者,經過評估多采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支架放置較少,而且大多數患者依據指南要求在卒中發生后1周內完成CEA,以降低卒中再發生率。在這期間,我遇到2例急性卒中患者,落栓后經血管評估頸部血管狹窄90%以上,分別于發病5天、7天完成CEA,術后病人恢復效果也比較滿意。的確,在卒中單元所感受到很多不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因為技術沒有國界”。